表演美学

作品数:201被引量:23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厉震林邹元江王晶濮波朱鹏杰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戏剧学院武汉大学上海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当代中国喜剧电影表演美学的传承与创新——以《你好,李焕英》为例被引量:2
《东岳论丛》2023年第6期75-82,共8页陈吉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电影表演美学思潮史”(项目编号:19ZD11)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中国电影重要的类型之一,中国喜剧电影及其表演美学不容忽视。中国喜剧电影从早期滑稽短片开始,延续至今,几乎与中国电影的发展同步。以《你好,李焕英》为代表的当代喜剧电影创作,体现出表演美学与导演美学的关联紧密,其对中国传统...
关键词:喜剧电影 表演美学 《你好 李焕英》 跨媒介 
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的三个美学支点被引量:1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3年第1期18-22,共5页乔邦利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研究”(项目编号:18ZD16)子课题“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阶段性成果。
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是20世纪以来中国歌剧发展过程中历史地形成的一个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类型。经过几代表演艺术家的接续努力,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出具有独立审美品格的舞台表演范式和话语逻辑,并...
关键词:歌剧表演 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 写意表演美学 写实表演美学 
梅兰芳表演美学精髓的当代阐释及价值被引量:5
《哲学动态》2023年第1期107-116,127,共11页邹元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梅兰芳表演美学体系研究”(编号07BZX06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梅兰芳的“表情”并不局限于“面部”,而是“具身”性的。所谓“具身表情”也即戏曲演员处处以“有声皆歌、无动不舞”的身体纯净姿式来“表情”,它是以唱、念、做、打(舞),口、手、眼、身、步等极其繁难艰奥的“四功五法”童子功为根...
关键词:梅兰芳 具身表情 “在”即“异在” 知觉视域 表演美学 
从写意到写实——三维语境下的中国无声电影表演美学建构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2年第10期70-76,共7页陈亮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电影表演美学思潮史”(项目编号:19ZD11)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无声电影在三十余年的时间内,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演美学。其不同阶段的美学特征与多样风格,不仅是中国无声电影最为显著的艺术特质之一,同时也为后世中国有声电影表演美学的生发做了充足的理论与实践准备。本文以中国无声电影表演...
关键词:无声电影表演 表演美学 表现维度 理论维度 受众维度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反”境电影表演美学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81-87,共7页冯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电影表演美学思潮史”(19ZD11)子课题阶段性成果。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正值中国社会转折与巨变的过渡期。这一时期电影中的表演呈现出“反”境的美学特征。“反”作为老子的思想及言说方式,既是哲学范畴又是美学范畴,兼具“相反”与“返回”两个含义。就“相反”之意而言,“反...
关键词:电影表演 表演美学 游戏化 城市知识青年 
1959年前后中国电影的人性人情表演特色述评
《文化艺术研究》2022年第3期33-40,112,共9页厉震林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电影表演美学思潮史”(项目编号:19ZD11)的阶段性成果。
1959年前后,中国电影表演从“行为表演”“内心表演”发展到人性人情表演阶段。美好人性人情的表演,塑造了一种具有人格纯粹性和感召性的理想人物;英雄的表演,是一种在英雄的成长过程中体现人性人情的表演;人性人情困厄表演,融入了意识...
关键词:1959年 中国电影 表演美学 人性人情 
数字技术发展与表演美学改革被引量:2
《当代电影》2021年第10期137-142,共6页厉震林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电影表演美学思潮史”(项目编号:19ZD11)的阶段性成果。
数字技术催生沉浸式电影时代的到来,表演美学与此共振,生成若干新的诉求:纪实表演有所夸饰、浪漫和矫情,构成一种风格化和卡通化的表演格式;表演需准确、充实和到位,以及有细腻而精致的情感层次,在一种绵实状况中清晰变化;无实物表演的...
关键词:数字技术 电影美学 新诉求 新属性 
从威仪到雅正:新时期初期表演美学与形象塑造
《当代电影》2021年第10期143-149,共7页冯果 王珂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电影表演美学思潮史”(项目编号:19ZD11)子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电影表演自新中国成立一直到新时期初期,形成了一个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塑造人格美的表演美学观。它由两种相反相成的美学风格组成,一个以塑造英雄人物为核心形成了威仪式人物审美,另一个是以塑造知识分子为核心形成了雅正式人物...
关键词:威仪 雅正 电影表演 行为模式 
1956年中国电影表演美学述评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2021年第3期14-23,共10页厉震林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电影表演美学思潮史》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9ZD11
1956年是一个重要的电影年份,表演美学从行为表演演变到内心表演,从纪录片式表演发展到体验性表演,呈现出一个文化时期的表演气质和面貌。表演日渐举重若轻,有"放得开、收得拢"的层级;表演诗意荡漾,情感有所丰盈;表演以内心体验为原则,...
关键词:1956年 中国电影 表演美学 理论分析 
戏曲表演美学体系的历史基础与研究方法
《复印报刊资料(美学)》2021年第3期96-104,共9页傅谨 曹南山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戏曲表演美学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17ZD01)的阶段性成果。
戏曲诞生以来,与戏曲表演美学相关的资源与论述极其丰富,但建构戏曲表演美学的完整体系还需要努力。古往今来的戏曲理论家、美学家对戏曲表演理论的深入研究,是戏曲表演美学体系研究的坚实基础。戏曲表演美学体系研究的重点,是更好地归...
关键词:戏曲 表演美学 四功五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