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

作品数:1044被引量:215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冀诚王辉斌范正群单正齐韩霞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中国佛教协会西藏民族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留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五台山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地藏本愿特殊性证伪——兼论《地藏经》伪经思想的起源与近代弘传被引量:1
《五台山研究》2016年第3期10-16,共7页杨航 王旭瑞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智度论>与汉传诸宗的发展研究"(14XZJ003)
通过研究北凉录中《大方广十轮经》"地藏赞佛偈"与玄奘大师所译《地藏十轮经》"地藏赞佛偈"译文的巨大反差,试论《地藏菩萨本愿经》中的"地藏大愿"是近代中国伪经思想的起源,其源于对北凉录《大方广十轮经》中"地藏赞佛偈"个别语句的误...
关键词:地藏 誓不成佛 伪经 误译 
隋唐佛学研究的新突破
《五台山研究》2004年第1期47-48,共2页高振农 
关键词:《缘起、佛性、成佛——隋唐佛学三大核心理论的争议之研究》 佛教 夏金华 禅宗 
对《坛经》自在解脱思想的认识
《五台山研究》1998年第1期3-5,共3页阎孟祥 
对《坛经》自在解脱思想的认识阎孟祥禅宗的解脱论,是颇引人注目的一个问题。学术界通常认为,从惠能开始,大力倡导顿悟成佛、自在解脱。但对这种解脱论的来源,有人提出:“惠能以后自在无累的解脱说主要不是来源于弘忍以前初期禅宗...
关键词:《坛经》 心性论 解脱论 现实人 顿悟成佛 世俗人心 《景德传灯录》 《中华大藏经》 道家与禅宗 大乘佛教 
住持古刹、广宣妙法的成佛法师
《五台山研究》1997年第2期27-29,共3页福生 
住持古刹、广宣妙法的成佛法师福生五台山显通寺在全山所有寺庙中,规模最大,历史最久,地位最高,是五台山佛教协会的驻锡之地,也就是本文所说的弘法利生的成佛法师住持的寺庙。成佛法师,俗名张福胜,1908年农历4月15日出生...
关键词:五台山风景名胜区 法师 吉祥寺 住持 五台山佛教 佛教文化 文殊殿 佛教协会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弘扬佛法 
“般若”略论
《五台山研究》1992年第3期15-16,共2页白杰 
“般若”是佛教认知论里的重要范畴。“般若”是梵文的音译,也译作“波若”、“钵罗若“,意译为智慧,这种智慧不是指普通经验的知识,也不是世俗人所能具有的一般智慧,它是超越知识、超越经验的灵智,是洞照性空,超情越俗,达到成佛境界的...
关键词:成佛 波若 钵罗若 修心 洞照 认知论 灵智 无分别智 佛教哲学 中国禅宗 
佛教中道思想之研究被引量:1
《五台山研究》1992年第1期10-14,共5页崔曦春 
中道是佛教的一种不偏不倚的最高真理和众生成佛的中正大道,也是佛教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中者,《中论玄义》认为:一、依名释义,中以实为义,中以正为义。二、就理释义,中以不中为义。三、互相释义,中以偏为义,四、无方释义,中以色为...
关键词:三谛 二谛 玄义 实相 世谛 成佛 为义 第一义谛 八不中道 相即相入 
禅宗美学的基本特征(续)被引量:2
《五台山研究》1992年第1期21-23,46,共4页崔元和 
四、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既然佛身、真如、般若等佛教的最高存在,就存在于此岸的感性现实世界中,那么传统佛教在彼岸世界追求极乐静土、涅槃成佛,就变成了一种虚妄、幻想。到这里,禅宗的反叛达到了顶峰:连成为一切宗教之所以为宗教的彼...
关键词:惠能 《坛经》 禅宗美学 成佛 自性 彼岸世界 淡泊宁静 最高存在 敦煌本 恒安 
《华严经》的构成和思想(续三)
《五台山研究》1991年第3期11-16,共6页镰田茂雄 王吉祥 
两种心——净心与妄心佛、众生、心三者相同《华严经》“夜摩天宫菩萨说偈品”的偈语中,有句名言:“心佛众生是三无差别”,就是说心、佛、众生这三者是一样的。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先以佛和众生来考虑一下。一提到佛就认为是超然物外的东...
关键词:《华严经》 成佛 阿赖耶识 心佛 善财童子 如来藏 第七识 唯识说 自性清净 佛道 
论昙鸾的念佛方法(上)
《五台山研究》1991年第3期31-35,24,共6页陈扬炯 
昙鸾(476—542),雁门(治所在今山西省代县)人,少年时于五台山出家为僧,后来住锡于交城县石壁玄中寺,梁武帝萧衍誉之“肉身菩萨”(《续高僧传·僧达传》),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尊之“神鸾”(《续高僧传·昙鸾传》)。昙鸾是中国净土宗的创始...
关键词:往生净土 实相 持名念佛 成佛 难行道 法身 净土宗 僧传 修持 器世间清净 
禅悟思维简论(续完)被引量:1
《五台山研究》1989年第2期13-19,共7页方立天 
五、机锋与棒喝上面我们介绍了慧能以后禅宗各派的独特的认识方式和教学方法,在这些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中,禅师普遍运用“机锋”与“棒喝”,这些形式在晚唐时更成为各派的主要教学方式。(一)机锋“机”,几微,动作之微妙,此指禅机。“锋...
关键词:义玄 看话禅 证悟 默照禅 祖师西来意 禅法 喻语 成佛 禅观法 云门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