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己

作品数:220被引量:274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国荣姜小莹邓晓芒程碧英李景林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成物”“成己”之辨:马克思对黑格尔“精神双重化运动”的改造及其当代意蕴被引量:2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3年第3期78-85,共8页张秀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融合及实践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1ZDA019];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基地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马克思从黑格尔实体论形而上学的体系哲学那里拯救辩证法,改造其精神外化与回归的“双重化运动”,将自我意识这一抽象主体转换为具体主体,把意识看作现实的人的意识,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让黑格尔的精神生产从属于物质生产实践,进而借...
关键词:马克思 黑格尔 实体 主体 双重化运动 辩证法 
由“生”到“仁”——先秦儒家成己成仁的观念诠释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39-44,共6页闫佳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028)。
“生”的问题是中国哲学的核心问题,蕴涵着中国哲学的根本精神,理解“生”也就是理解中国哲学关于“人”之存在的关键。在中国哲学的视域里,“生”是儒家哲学追问人与世界存在的根源,“生-生”是人与世界生生不息,天地化育万物的存在形...
关键词:生生 儒家 成己 成仁 内圣外王 
现代己身伦理论的深蕴与意义--以刘师培为中心
《东南学术》2022年第6期116-125,共10页王泽应 郭雅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王船山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1AZD105)。
现代己身伦理论的建构以刘师培为发端,蔡元培、杨昌济、谢无量等人进一步对其强化、推广与发展,从而建构起了现代己身伦理的理论体系。刘师培的己身伦理论推崇德育、智育、体育并具的育人伦理,尚武强身、卫身养身的健康伦理,精神完善、...
关键词:现代己身伦理 刘师培己身伦理论 修身立德 成己之道 
“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教师观重构——评王枬教授新著《成己成人:叶澜教师观解读》
《教师发展研究》2022年第4期120-124,共5页徐晓晓 皇甫科杰 
国家社科基金“十四五”规划教育学一般课题“教师作为‘教育扶贫先行者’的使命研究”(BAA210022)。
王枬教授新著《成己成人:叶澜教师观解读》一书基于历史和逻辑两个维度,系统梳理了叶澜关于教师的研究过程与基本主张,并在“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教育理念和“成事成人”价值追求基础上展现了叶澜对教师角色、教师价值、教师发展、...
关键词:叶澜 “生命·实践”教育学 教师观 教师发展 
“改变世界”视域下的“成己”维度——论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人学向度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年第1期20-23,共4页党月鼎 邵永选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17CZX011)。
解释世界中的世界是认识世界与认识自我相互分离的世界;改变世界中的世界是认识世界与认识自我相互关联的世界,在此人对自己的认识不是将自己作为一个客体来进行考量,因此认识自我本身就是自我的一部分。在“改变世界”的视域下,“成己...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 生活世界 解释世界 “改变世界” “成己” 
成己—知人—成务:整全取向的社会工作实践智慧被引量:4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2021年第1期31-49,258-259,共21页施旦旦 侯利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社会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差异与模式创新研究”(18CSH057);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治理背景下我国社会工作行动本土化理论框架与实践体系研究”(16ZDA084)
实践智慧基于又超越纯粹社会工作理论知识的范畴,成为破解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张力,重构社会工作知识样态的重要切入口。目前社会工作学界虽然意识到实践智慧的重要性,但存在零碎化和“个人化”的实用主义迷思。本文在现象学视域下考察实...
关键词:实践智慧 现象学视域 整全取向 成己—知人—成务 
永嘉学派略论——以叶适为中心被引量:4
《管子学刊》2021年第1期43-47,共5页杨国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伦理学知识体系的当代中国重建”(19ZDA033);江苏省“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研究项目。
作为儒学的一脉,永嘉学派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其展开的脉络和系统。与宋代主流的理学相对,永嘉学派趋向于以"实"拒"虚"。这里的"实"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以物用而不以己用",即从外部对象出发,而不仅仅根据人的主观想法和意念去...
关键词:永嘉学派 事功 成己 
“学而”理论:古典教育的源头思想和精神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77-86,共10页唐梵凌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以伦理为视角通解《论语》”(19FZXB025)阶段性成果。
古典教育的源头,是孔子"学而"教育。它以培养治国安邦的社会精英即君子为目标,以鉴古知来和知识、知人、做人为视野,以君子不器、通文成仁、约之以礼为要求,以"以仁入礼达乐"为路径,培养君子德性与德行。培养君子德性,以《诗》《书》等...
关键词:“学而”教育 成己成人的君子 鉴往知来 以仁入礼 “学而”精神 
善“群”成“己”:以《新民说》之“公德-私德”论为视角被引量:3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59-66,共8页陈云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近现代中国价值观念史研究”(18ZDA020)的研究成果。
发表于近代价值观念变革时代的《新民说》,其核心是论证“公德”之培育的重要性及其与“私德”之关系。其中“公德”涉及现代的公民个体和社会国家的关系,“私德”作为“公德”的补充出现,而且须是对往旧“私德”改造之结果。“公德”...
关键词:梁启超 善群成己 《新民说》 公德 私德 
正义与成己——以科斯戈尔德和海德格尔为例被引量:1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81-87,共7页武小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伦理道德数据库建设研究”(18ZDA022);东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叙事医学对我国医患关系的改善研究”(3213009308)。
正义理论即关于人的应得(“属己的”)以及构建相应的社会制度来实现人的应得的理论。不同的正义理论的分歧,主要在于无法就什么是人的应得达成共识。回答什么是人的应得,需要理解人是什么。正义不仅是“外在”社会规范,其关切点更涉及...
关键词:正义 应得 自我构成 本真此在 成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