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本息末

作品数:37被引量:3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高晨阳韩国良周光庆沈艳华朱贻庭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阳师范学院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社会科学》《东北史地》《伦理学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本于自然与合乎人文——从老子到王弼
《社会科学战线》2024年第10期25-33,共9页刘勰娇 王中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3FZXB033)。
老子提出自然的概念,意在“崇本息末”,这使得政治伦理的人文构建受到极大削弱;王弼承接对自然的讨论,力图通过“崇本举末”来重新构建政治伦理的人文价值。具体来说,老子“崇本”在于重“道”,“无”与“有”相对待而成立,“息末”指...
关键词:崇本息末 崇本举末 自然 无为 无不为 
《周易略例》与《道德经》《系辞传》之关系探讨
《文化学刊》2020年第3期230-232,共3页朱芳颖 
王弼的"崇本息末"思想是对老子《道德经》中"守母以存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它与《系辞传》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在《周易略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周易略例·明彖》旨在从中、从少、从一来断定卦象的吉凶,崇本以息末。众所周...
关键词:《周易略例》 崇本息末 《道德经》 《系辞传》 
从《老子注》分析王弼的儒道会通思想
《老子学刊》2019年第2期34-44,共11页潘姚梅 
儒道会通是魏晋玄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也反映了汉魏年间的时代特点。王弼以儒学思想重新诠释《老子》,通过"崇本息末"的思想化解儒道关于名教与自然、"有"与"无"的矛盾,推动儒道走向融合,将儒道会通的思想系统化。
关键词:王弼 老子注 儒道会通 崇本息末 
王弼崇本息末思想辨析
《商情》2019年第30期264-264,共1页杨清荧 
王弼是正始玄学的代表人物,亦是其时最有成就的玄学家.其对《道德经》及《周易》所作的注皆是哲学史上承前启后的经典.王弼从《道德经》中所提出的崇本息末思想对老子以降以无为本的本体论思想具有开拓意义.研究王弼崇本息末思想对理解...
关键词:王弼 崇本息末 
王弼“崇本息末”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现代交际》2019年第5期219-220,共2页张子荷 
王弼将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概括为"崇本息末"四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无为本""名教本于自然"等重要思想。探究王弼"崇本息末"的思想有利于深入了解王弼思想之中的"本末"观与"有无"观,能够在分析"崇本息末"思想之实质意蕴和现实价值的...
关键词:王弼 崇本息末 本末 有无 
王弼“崇本息末”思想的再认识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3期74-78,共5页侯洪震 
王弼在《老子注》和《老子指略》中提出著名的"崇本息末"思想,理解王弼"崇本息末"的"息"字,是认识王弼思想的关键。"息",是一种使事物回归自身本性的过程,可以使"末"回到最真切最朴真的状态。王弼的"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崇本攻末"...
关键词:王弼 崇本息末 崇本举末 以无为本 本末 
“崇本息末”与老子反对道德虚伪的批判精神被引量:3
《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4期63-69,共7页朱贻庭 
三国魏时玄学家王弼提出"本末之辨"来注解老子的道德哲学思想和道德结构:"本"指道德之本真,亦即内在的笃诚德性;"末"指道德之外在规范形式。王弼将老子的道德哲学精髓概括为"崇本息末",揭示了老子反对道德虚伪的批判精神。
关键词:本末之辨 本在无为 崇本息末 道德虚伪 崇本举末 本末统一 
减损与奠基:再论王弼《老子注》中的政治哲学
《江汉学术》2016年第4期91-96,共6页秦晋楠 
王弼《老子注》中的政治哲学显示出了由一个两层结构展示出来的复杂性。王弼政治哲学中最为核心的是"无为"与"自然"两个概念:王弼所讲的"无为"一方面有"减少作为"的含义,另一方面也有"以无为用"的含义;王弼所讲的"自然"一方面有万物按...
关键词:王弼 《老子注》 政治哲学 无为 自然 崇本息末 崇本举末 抱- 
从“崇本息末”到“崇本举末”——论王弼对老子政治哲学思想的发展被引量:3
《中华文化论坛》2015年第4期159-167,共9页洪卫中 
2014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曹魏政权的建立与魏晋时期许昌地区的发展"(2014BLS009)阶段性成果
在玄学发展过程中,王弼在继承发展老子政治哲学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崇本息末"和"崇本举末"这两个命题。对这看似矛盾的二者,学者从不同角度作出了多方解释,然而仍不免有无法融通之处。通过研究发现,"崇本息末"和"崇本举末"实是王弼对老...
关键词:王弼 崇本息末 崇本举末 老子的政治哲学思想 
从王弼《老子注》看经典与诠释的互动共建
《人文论丛》2015年第1期150-165,共16页周光庆 
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五种基本诠释方法论形成发展与历史效应研究”(项目编号:13BZX0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刘笑敢先生在《诠释与定向》一书中指出:'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是以哲学经典的全面的再诠释为主要形式和动力的';'中国的哲学诠释传统的典型形式是以经典诠释的方式进行哲学体系的建构或重构,这一方式包含着’客观’地诠释经典的’原义’...
关键词:《老子》 老子指略 以无为本 本体论 《老子注》 崇本息末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