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和

作品数:172被引量:300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刘赢肖向兵胡婉丽汤书昆王虹更多>>
相关机构:《光谱实验室》编辑部东北财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中国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记忆的酬和:汉语长诗的知音传统——以张枣为例
《诗刊》2024年第12期123-129,共7页张媛媛 
诗人张枣在中央民族大学新诗课堂上讲解卞之琳诗歌时,从其诗中的“汉语性”论及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知音”传统①。“知音”一词最早见于《礼记·乐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
关键词:中国古代诗歌 张枣 卞之琳诗歌 中央民族大学 汉语性 《礼记·乐记》 知音 长诗 
当快雨堂遇上频罗庵——王文治、梁同书酬和考被引量:1
《书与画》2021年第4期63-67,共5页张夏 
一在清中期书坛,最负盛名的大概就是刘墉(1720—1805)、翁方纲(1733—1818)、梁同书(1723-1815)、王文治(1730-1802)四家了。他们年纪相差最大不过13岁,可算同代。而且,他们四人又都是进士出身,同在官场上消磨过,又都以书法名世,因而四...
关键词:王文治 翁方纲 书风 帖学 梁同书 清中期 进士出身 书法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鲛绡透”三语新解——兼论酬和词的韵格特色
《中国诗歌研究》2020年第2期123-134,共12页牛倩 
今学界对陆游《钗头凤》(红酥手)的词语注释,长期以来存在诸多不准确之处。确解应是:(1)“红酥手”是唐宋时期流行的一种红酥制成并以“手”命名的手状奶油点心,词中包含睹物思人的情意。(2)“黄縢酒”是宋代特供御酒的代称,词中暗示恋...
关键词:红酥手 黄縢酒 蚊绡透 酬和词 韵格 
步韵酬和孟会长诗敬贺陕西省诗词学会成立三十周年
《诗词月刊》2018年第7期29-29,共1页刘雅萍 
诗岁三十而立年,中国梦影落红笺。回眸一路迎霜雨,飞瀑涧泉生紫烟。渭水汤汤通朔漠,秦风浩浩话新缘。长安自古帝王气,雅韵唐音动九天。
关键词:三十周年 诗词 雅韵 陕西省 学会 长诗 中国梦 帝王 
原玉酬和荣权先生七十初度
《中华诗词》2013年第6期41-41,共1页康福 
七秩人生好个秋,红桃白李正须收。 佞忠何用红头辨,丰稔讵无新酿酬。
关键词:诗词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沈鹏、周笃文桂柬行诗词酬和欣赏
《艺术沙龙》2010年第4期279-279,共1页
关键词:沈鹏 南乡子 沁园春 吴哥石窟 德天瀑布 汗血 人天 群黎 从一 青峰 
浣溪沙·步韵酬和薛近芳
《中华诗词》2010年第11期37-37,共1页谷中维 
昔赴古州犹似今,华堂溢彩酒萦馨。声声乡语倍觉亲。喜又重逢春日暖.桥头风快报佳音。一叠新曲纵情吟。
关键词:诗词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浣溪沙·步韵酬和薛近芳》 
和韵:以“韵”为起点与目标的创作方式——中国古代和韵诗盛行原因及创作心理探析被引量:1
《浙江学刊》2009年第2期97-101,共5页杨春俏 吉新宏 
和韵是中国古代一种非常重要的诗歌创作形式。和韵之风的盛行,标志着诗歌社会功能的转变,使得押韵由一种高难度的技术要求,演变成最具操作性的方便法门。古典诗歌发展到晚期,作诗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作韵"。在和韵这种创作模式中,人们满...
关键词:和韵 押韵 酬和 
纪念郭影秋专员与家父酬和抗日诗作62周年
《诗刊》2006年第17期72-72,共1页阎高燮 
关键词:诗作 周年 
中唐文坛两颗巨星的深厚情谊——读柳宗元、刘禹锡的酬和诗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19-24,共6页陈琼光 
柳宗元是著名的“唐宗八大家”之一,刘禹锡以唐代“诗豪”著称。本文以“永贞革新”为背景,着重从酬和诗的角度作浅析,探讨中唐文坛两颗巨星柳宗元、刘禹锡的深厚情谊。
关键词:文坛 巨星 情谊 酬和诗 柳宗元 刘禹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