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新宏

作品数:28被引量:3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北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李泽厚美学和韵美学研究审美心理机制出处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晋阳学刊》《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美与时代(美学)(下)》《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边缘文人的“御用文人梦”——文人身份视野下的王充及其《论衡》被引量:1
《文化与诗学》2016年第1期120-146,共27页吉新宏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名称:传统文化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创新团队建设项目,项目编号:3142014016
“边缘文人”身份是审视王充及其《论衡》的一把钥匙.王充是“太平盛世”的“边缘文人”,有着文人身份的理论自觉,其“边缘文人”身份承载了来自帝王和士人群体的独特的双重焦虑.王充的《论衡》不论是在思想内容还是理论策略方面,都与...
关键词:王充 《论衡》 文人 身份 
“文化诗学教学观”的基本理念与实现路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115-120,共6页李华 吉新宏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2010年科研课题(YYR2010016)
"文化诗学"不仅是文艺学理论主张,它的基本精神也同样适用于文学理论教学。"文化诗学教学观"在基本教学理念上主张"理论—文本—经验"的三维拓展,它以"文学—文化—生活"的"三重经验论"为教学实践的基本立足点,以文本分析与理论思辨并重...
关键词:“文化诗学教学观” 文学理论教学 三维拓展 三重经验论 双向能力结构 
知识形态的王权规划——论东汉前期的意识形态策略
《齐鲁学刊》2015年第3期17-20,共4页黄立田 吉新宏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传统文化对安全生产影响创新团队建设"(3142014016)
东汉前期意识形态"大一统"局面得以空前增强,是通过王权对知识形态的规划来实现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对儒学的提倡,为士人确立正面榜样,以达到对他们的引诱与规划之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宣布图谶于天下",对思想进行强制性规划...
关键词:东汉前期 知识 意识形态 儒学 图谶 白虎观会议 
“鬼眼看鬼”——论李贺“鬼诗”的抒情视角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5年第4期104-106,共3页吉新宏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华北科技学院科技基金项目:"李贺诗学研究";项目编号:2011A012
李贺"鬼诗"有独特的抒情视角,即"鬼眼看鬼"。"人眼"看鬼,人觉可怖;"鬼眼"看鬼,鬼显可亲。在李贺的"鬼诗"中,人有死气,鬼有活气;人为客,鬼为主;人觉寒,鬼觉暖;人有恨,鬼有情,死神在李贺笔下变得可爱可亲。李贺的"鬼眼看鬼"与他的悲惨命...
关键词:李贺 鬼诗 抒情视角 鬼世界 
王充批判“天人感应论”的思想逻辑与时代命运被引量:1
《学术交流》2015年第3期51-56,共6页李华 吉新宏 
王充批判"天人感应论"的理路和心态与其通过"颂汉"位列台阁的人生理想密切相关。王充以"天道自然论"来反对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天人感应论"。他否定"天"的意志性,切断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联,进而否定自然灾异与帝王行为之间的"感应"关系,...
关键词:王充 天人感应 论衡 
论李贺的“承恩”情结——以《马诗二十三首》为例被引量:1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132-146,160,共15页吉新宏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华北科技学院2011年度校内科技基金项目:"李贺诗学研究";项目编号:2011A012
《马诗二十三首》中的"骏马"意象是诗人李贺的自况,诗中所表现的"承恩"情结,正是李贺复杂心态的审美化呈现。本文通过文本细读,具体展现诗中"骏马"的"承恩"情结,表现为四个方面:一、"盼"与"怨"——"承恩情结"的两大主调;二、自恋与自虐...
关键词:李贺 “承恩”情结 马诗二十三首 骏马 
“水印”——论李贺诗歌独特的意义生成
《文学评论丛刊》2010年第2期12-21,共10页吉新宏 
在唐代乃至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李贺是一个十分别致的、光彩夺目的人物。他的诗,风格冷艳、意象奇诡,在诗歌的意义生成方式上更是别具一格,比如典故的"有意误读"、"曲喻"、意义的"水印式"效果,等等。意义的"水印式"效果。
关键词:李贺诗歌 中国诗歌史 仲蔚 曲喻 意义层面 南园十三首 昌谷读书示巴童 幽寻 赠陈商 以物观物 
孔子,还是苏格拉底?——重新审视两种“启发式教学”被引量:2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210-213,216,共5页吉新宏 谷冬梅 
教育史上有两种启发式教学,即孔子式和苏格拉底式,其核心要素都是唤起学生的经验,使之与教学内容互相印证,进而在新旧经验的冲突中,更新旧经验,获得新知识。两种启发式教学都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和适用的条件,在教学中应该相辅相成,不应...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孔子 苏格拉底 
论童庆炳美学(下)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0年第6期13-15,共3页吉新宏 
三、质朴、晓畅的诗性言说:童庆炳的理论文风 (一)“境愈高时言愈浅” 为了说明童庆炳的文风,我们先看以下的三个语段。这三个语段讲的都是诗歌的节奏,来自三个不同的作者:
关键词:童庆炳 美学 诗性言说 文风 语段 
论童庆炳美学(中)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0年第5期11-18,共8页吉新宏 
二、“走向心理美学”:童庆炳的美学阵地 心理美学.与哲学美学、社会学美学并称为美学的三大支柱.其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以艺术创作和艺术接受活动中的审美心理机制为主要内容。“心理美学”是童庆炳美...
关键词:心理美学 童庆炳 审美心理机制 艺术创作 美学研究 哲学美学 接受活动 心理活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