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令

作品数:229被引量:6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青苗陈彦辉宋丽琴吕树明赵逵夫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上海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出礼入诗:《诗经》训诫辞令蜕变与西周君臣秩序变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23-128,共6页李喆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3FZWB012)。
《诗经》中保留了大量西周时代的训诫辞令。早期、中期的训诫辞令多依附于典礼中的训诫仪式而存在,是君对臣的单向训诫,以此宣示王权至上的君臣秩序。西周晚期训诫辞令逐渐淡出典礼仪式语境,出礼入诗,转向臣对君的讽谏,实现了由典礼仪...
关键词:《大雅》 训诫 君臣秩序 讽谏诗 
浅论晏子辞令中的重礼思想与民本精神
《今古文创》2024年第41期61-65,共5页周诗易 陈彦辉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春秋行人与战国策士辞令比较研究”(GD22CZW02)。
晏子是春秋行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辞令善用譬喻、刚柔相济,充满浩然正气,是春秋行人辞令的典范。他对礼乐的推崇可以反映春秋时期上层贵族重礼的社会风气。晏子重视礼制,对礼制中蕴藏的“中和”之美的推崇体现了典雅的中国传统美学精神。...
关键词:晏子 辞令 礼制 民本思想 
创设真实情境 挖掘当代价值——探究《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行人辞令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4年第25期26-28,共3页胡艳阳 
文言文教学本质是作者、读者、时代的三重对话.《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利用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境构建文言散文与当代生活之间的"通道",主要从一个总情境任务、四个分情境任务来展开,把握实用性和文化层面的内核,让学生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内驱...
关键词:情境教学 文言文教学 当代价值 
上古散文的辞令意识及技巧——以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三篇课文为例
《汉字文化》2024年第4期135-137,共3页赵含阳 
根据新课标语言、思维等素养的要求,本文以统编版教材必修下第一单元中的《齐桓晋文之事》《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为例,结合《说难》《逻辑学导论》等著作,解析其中所蕴含的下位者对上位者的辞令意识及技巧,分别是辞令的目的意识、...
关键词:《齐桓晋文之事》 《烛之武退秦师》 《鸿门宴》 辞令 
“外交官”们的语言艺术 礼仪与辞令背后的博弈与交锋
《国家人文历史》2024年第2期42-49,共8页李思达 
鲁公三十三年(前627)二月的某一天,郑国人弦高突然发现自己被牵扯到一桩大麻烦中。他本是一名商人,趁着春天从郑国(今河南新郑市)前往周王畿(今河南洛阳一带)做买卖,可走到周王以东的滑国(今河南洛阳偃师区境内)时,居然遇到一支秦国大军。
关键词:语言艺术 河南洛阳 新郑市 外交官 
试论《战国策》中的人物辞令
《小说月刊(下半月)》2023年第22期55-57,共3页王菁君 
《战国策》中人物语言特点总体呈现为铺张扬厉、一泻千里的逼人气势,而每一类人物的性格特点又各不相同,从而导致了多样化的语言色彩。本文试从不同类型人物的语言辞令入手,分析其各自性格特点,以期把握《战国策》中所蕴含的战国时代社...
关键词:《战国策》 语言辞令 人物形象 
爱愁
《世界文学》2023年第4期74-83,共10页辛西娅·奥齐克 李博闻(译) 
一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朋友的婚礼,却爱上了她的新郎,当时我已经结婚有段时间了。这一切发生得那么突然,就是一瞬的事儿,像打喷嚏一样无法预料。我没法对这事负责,是这爱情自己找上门来的:这是一次奇袭,一次入侵——一次中邪,就像鬼上...
关键词:武力威胁 辞令 外交官 
大山辞令:徽派美学的画境和篆刻(节选)
《诗选刊》2023年第2期9-10,共2页陆承 
辞令的灵魂就是行动、行动、再行动
《演讲与口才(学生读本)》2022年第11期55-55,共1页屈会生 
德摩斯梯尼是古希腊一位卓越的演讲家,年轻时有发音不清、说话气短、爱年双肩的坏习惯。在常人看来,他似乎没有一点当演说家的天赋,因为在当时的雅典,一名出色的演说家必须声音洪亮,发音清晰,姿势优美,富有辩才。但德摩斯梯尼没有因失...
关键词:积累知识 发音不清 演讲家 演说家 博览群书 
论《战国策》中山国的人物形象及其辞令表达
《安康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90-97,共8页王峥 
石家庄市社科联社科专家培养项目“《战国策·中山策》编纂方式及其文学文化研究”(2021zjpy47);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拔尖人才项目“‘七十子’辞令研究”(BJS2022030)。
《战国策》主要涉及8位中山国人物,目力所及,学界尚缺乏对这些人物及其辞令的系统研究。从记载来看,中山桓公、张登和司马憙是刻画重点,其中桓公“知错自省”,辞令讲求对仗,有“格言体”特征;张登善用“关系”巧设计谋,其辞令质朴但长...
关键词:《战国策》 中山国 人物形象 辞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