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社会

作品数:317被引量:21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金慧玲任军张丽娟贾景华叶小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中华文明五大底蕴
《理论与改革》2025年第2期12-18,共7页刘勇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理论和实践研究”(23ZDA02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是在中华文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发展基石、“富民调均”“大同社会”...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文明 大同社会 本固邦宁 以和为贵 协和万邦 求同存异 民为邦本 
中国式现代化激发中华文明发展新动力
《理论与改革》2025年第2期26-32,共7页章钊铭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理论和实践研究”(23ZDA023)。
中国式现代化何以推动中华文明新发展,如何激发中华文明发展新动力,是中华文明更新和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一种崭新的文明...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文明 大同社会 发展新动力 生态理念 当代表现 协和万邦 以人民为中心 
规划社会的来临:重读《大同书》
《读书》2025年第3期22-22,共1页王东杰 
王东杰著定价:78.00元为何说《大同书》是现代的?在细读《大同书》文本的基础上,作者重审“大同”观念的沉浮及其与西方思想的关联;分析《大同书》预设的理论前提,重点集中考察大同社会的“破坏”与“建设”方案,最终概述康有为的理性...
关键词:《大同书》 大同社会 思维模型 康有为 理性主义 理论前提 现代性 基本特征 
第二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从儒家大同社会理想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5年第4期115-117,共3页傅义杰 
不同于中国古代“大同”社会理想的提出和论述永远无法超出那个时代和历史条件的局限性,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在传承与创新中达成“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衔接,赋予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文...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大同社会 自由人联合体 第二个结合 
匪石不转,匪席不卷
《新读写》2025年第2期58-59,共2页卫嘉豪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语出《论语·泰伯》,教导君子要志存高远,鞠躬尽瘁,这是孔子对于士人的一种期许。遗憾的是,时过境迁,当代社会利己主义甚嚣尘上,以近乎恶俗老套的方式教唆每个...
关键词:大同社会 泰伯 小康社会 小人道长 天下为公 核心价值观 私有化 《礼记》 
时代的落难者,理想的掌灯人——“孔子政治理想探究”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及反思
《语文教学通讯》2024年第45期31-33,共3页代茵萍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记叙了孔子问志、四子言志、孔子评志的过程,孔子虽然没有在该章中正面表达自己的理想,但从对四子理想的评价中即可窥见其政治理想。课堂教学旨在剖析曾皙之志、孔子之志及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
关键词:曾皙之志 孔子 政治理想 个人与社会 大同社会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共同富裕思想及其价值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56-60,共5页杜玉珍 常华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2023BKS013)。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至今,各个时期的人民大众都在不断传承着共同富裕情结,鲜明地体现了对未...
关键词:传统文化 共同富裕 大同社会 
《道德经》大同社会与马恩共产主义社会异同探赜
《哲学进展》2024年第7期1458-1463,共6页范雅赢 来林杰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结合,是因为虽然二者的文化来源不同,但二者的契合性为他们的结合提供了内在可能性。马克思恩格斯绘制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蓝图为全人类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了目标,而共产主义社会所具有的特征早在《...
关键词:《道德经》 大同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异同 
《四书章句集注》“禹德不衰”探微
《华夏文化》2024年第2期12-15,共4页李俊 
先秦儒家经典以“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论和“天下为家”的“小康社会”理论为基础,建构了一套完整的古史理论体系。其中,儒者常将禹、启父子作为“大同社会”结束和“小康社会”开始的关键人物。然而,“小康社会”并非儒者理想...
关键词:《四书章句集注》 《孟子集注》 大同社会 小康社会 先秦儒家 天下为公 《论语集注》 禅让制 
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大同社会思想文化根基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年第8期5-9,共5页陈凤仪 
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是对大同社会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大同社会思想经历了从诸子百家的丰富表述到近代学者深化的历史流变。近现代以来,康有为写成《大同书》,丰富了大同社会思想;邓小平突破性地提...
关键词:新时代 共同富裕 思想文化根基 继承超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