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儒家

作品数:199被引量:265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洪晓楠王兴国郭齐勇刘述先景海峰更多>>
相关机构:深圳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青年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社会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三大思潮对立互动”说到“马魂中体西用”论——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方克立教授被引量:12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18年第2期3-17,共15页杜运辉 方克立 
三十多年来,方克立教授致力于中国哲学与文化、现代新儒学、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观和“马魂中体西用”论的研究,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学者,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笔者最近专访了方先生,就他的有关学术思想进...
关键词:中体西用 张岱年 西体中用 “综合创新”文化观 马克思主义派 当代新儒家 方克立 学部委员 
中国现代社会与儒家伦理被引量:1
《文史哲》1999年第5期59-61,共3页楼宇烈 
关键词:儒家伦理 现代社会 儒家学说 当代新儒家 儒家思想 文化使命 政治制度 学术思想 科学与民主 牟宗三 
义理和考据:从清代汉学家到当代新儒家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80-85,共6页张有智 
18世纪的学者在总结此前的学术文化时指出了解释经典的两种形态。之后,汉学与宋学、义理和考据便成了不同学派的学者经常论及的问题。从乾嘉的汉学家、桐城派直到20世纪的新考据派、新儒家,留下了有关的大量记录。剖析其间的种种...
关键词:义理 考据 汉学 新儒家 
简论当代新儒家的“现代化”历程被引量:2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5期74-79,共6页马东玉 
在中国大陆文化思想界刚刚受到瞩目但迅速成为热点的新儒家,实际上已走完了70多年的历程。在这70多年中,新儒家薪火相传,至今已走进了他们的第三个历史时期。经过70多年三代人的种种努力,终于使中国的传统文化成为当今世界上的一个学术...
关键词:归宗儒家 复兴儒学 融会中西 道德主体 自我坎陷 
当代新儒家精神向力探论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6期40-45,共6页段吉福 
一、“为往圣继绝学”: 当代新儒家的自我体认 虽说对当代新儒家的历史发展和未来走向,我们还难以清晰地把握;但是,就其思维方式而言,我们可以从其“态度的同一性”中揭出其内在的逻辑理路: 现代化是世界范围内抵挡不住的历史潮流,中国...
关键词:当代新儒家 探论 儒学传统 道统 牟宗三 中国文化 梁漱溟 “返本开新” 熊十力 民族生命 
论当代新儒家的“新”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3期67-71,共5页马东玉 
被中国大陆根本唾弃了的儒家文化,这几年在西洋和亚东骤然热了起来。西洋人目之为救世良方,东方“五龙”当之为治国精髓。实际上远在70多年前中国大陆一小批学者已经预言有今天儒家文化的复兴了,70多年来他们一直为儒学的“现代化”努...
关键词:新儒家 返本开新 生机主义 直觉主义 
中国哲学的重建——成中英新儒学述评被引量:1
《人文杂志》1993年第4期33-39,共7页赵吉惠 刘东超 
一、成中英是不是现代新儒家 成中英是不是现代新儒家?学术界存在较大分歧。黄克剑等人把他看作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而港台相当一部分学者却认为他不是新儒家。产生分歧的原因显然在于对现代新儒家概念的不同理解上。目前,要给出...
关键词:成中英 中国哲学 本体诠释学 现代新儒学 现代新儒家 辩证法 和谐辩证 熊十力 述评 当代新儒家 
马一浮与复性书院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26-32,共7页陈锐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儒家学说是与教育密不可分的。孔子是第一位教师。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儒家学说的主要社会支柱是官僚和以传授知识为职业的阶层。至于二十世纪中国的新儒家,如熊十力、梁漱溟、马一浮等,均是不同身份的教师。他们和...
关键词:马一浮 书院 复性 道德复兴 尔雅台 知识阶层 当代新儒家 熊十力 儒家学说 学而知之 
试述当代新儒家的基本特质及其精神
《文史哲》1992年第3期66-73,共8页颜炳罡 
新儒学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通过汲取西方文化和印度文化的有益因素,促使儒学走向现代、走向世界的文化思潮。它所形构的理论是与胡适等的科学主义相对应的儒家式的人文主义。“忧患意识”是这股思潮的出发点,“返本开新”是其建立理论...
关键词:中国文化 牟宗三 当代新儒家 西方文化 新儒学 熊十力 儒家文化 理性主义 梁漱溟 道德宗教 
有关宋明儒对于“心”、“性”、“理”的了解之反思被引量:1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2期125-131,共7页刘述先 拉措 
一、应该如何命名宋明儒学?关于宋明儒学,有好几种表达方式:道学、理学、心学和新理学。这些称法各有其优缺点。对此,我愿作如下讨论:第一,在宋代曾使用过“道学”这个称谓。事实上,宋明儒学专注于道的研究,而且这种专注可以追溯到孔子。
关键词:朱熹思想 宋明儒学 王阳明 新儒学 陆象山 牟宗三 当代新儒家 气质之性 表达方式 儒学思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