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

作品数:1587被引量:1932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林忠军刘大钧梁韦弦廖名春唐纪宇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人文杂志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儒家易学传承、创新和重建及其现实意义——以《易传》为视角被引量:1
《人文杂志》2022年第5期37-44,共8页林忠军 
《易传》提出“观象玩辞”和“立象尽意”两种易学解释方法,基于这两种不同的解释形式而生发出汉易与宋易的解释模式,实现了易学传承与创新。《易传》以圣人“观象制器”的事实印证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将这种“观象制器”思路落实到易学...
关键词:《易传》 传承 创新 易学重建 现实意义 
《易传》美学思想新探——从比较文化的角度
《人文杂志》2013年第4期67-72,共6页胡健 
从"参"与"Dsein"、"艺术的"(文化)与"科学的"(文化)以及"阳阴调和"(的和谐)与"对立斗争"(的和谐)三个角度,去重新探讨《易传》的美学思想,以揭示其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重要地位与深远影响。
关键词:从“参” “Dsein” “艺术的” “科学的” “阳阴调和” “对立斗争” 
不言之教——《易传》中的儒家道德修养思想被引量:1
《人文杂志》2011年第2期32-38,共7页杨柳新 
《易传》是儒家诠释《周易》的作品,其核心思想反映了孔子关于"性与天道"的哲学。事实上,《易传》是儒家的一部道德形而上学与道德修养方法论的经典,它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是,"如何作为一个真正有智慧和能力的人生活于天地之间?"从这个意...
关键词:《易传》 儒家 道德教育 
从“天人之际”看《易传》“三材之道”的意蕴被引量:2
《人文杂志》2007年第4期20-26,共7页郭美华 
本文认为,在动态交遇之"际"的意义上,才能对《易传》"三材之道"作出准确的理解。在以往的知解式理解中,道成为异在于人自身的自在法则,它陷入与《易传》自身整体的矛盾之中。实质上,《易传》的道是经由人自身的活动而切近于人自身,并在...
关键词:天人之际 三材之道 中正之心 
论王弼易学与《易传》的关系被引量:4
《人文杂志》1999年第3期22-27,共6页田永胜 
关键词:《易传》 《系辞》 《易经》 《象辞》 易学史 解经方法 象数 周易略例 王弼 解释方法 
“天人之际”:积极的和消极的意义被引量:2
《人文杂志》1999年第3期28-32,共5页肖巍 
关键词:天人之际 庄子 《中国科学技术史》 人与自然 万物 天人合 赞天地之化育 道法自然 古代思想家 《易传》 
中国哲学的生命意识被引量:2
《人文杂志》1999年第1期31-35,共5页高杰 
关键词:中国哲学 《易传》 庄子 儒家 个体生命 宇宙观 “天人合一”思想 道家 宇宙中 生命现象 
立象尽意──论“象”在儒家语言思想中的地位
《人文杂志》1998年第5期32-37,共6页王柏华 
关键词:《易传》 “象” 语言思想 《易》象 “文” 言不尽意 “立象以尽意” “意象” 圣人 孔子 
论顾颉刚的易学研究被引量:2
《人文杂志》1998年第1期32-37,共6页杨庆中 
关键词:《周易》 《易传》 《易经》 顾颉刚 观象制器 顾氏 《易林》 《世本》 易学研究 箕子 
论司马谈由道而儒的转变被引量:3
《人文杂志》1995年第5期102-107,共6页陈桐生 
论司马谈由道而儒的转变陈桐生汕头大学中文系司马谈为西汉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这是两千年来学者们的一致看法。认真研读《史记·太史公自序》(以下简称《自序》),并考察司马谈在元光以后的行事,我认为司马谈在后期完成了由道而...
关键词:司马谈 孔子作《春秋》 《论六家要指》 《史记》 受命改制 《易传》 《易》 春秋公羊学 窦太后 思想转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