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介

作品数:4692被引量:8015H指数:3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许钧谢天振刘云虹葛文峰高方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新时期女作家作品在北美地区译介研究的特征探析
《当代作家评论》2025年第2期200-206,共7页于桢桢 曹萌 
2022年度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中国新时期女作家在北美的译介与接受”(QDSKL2201097)研究成果。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坛形成了以张洁、王安忆、张辛欣、残雪、陈染、林白等女作家为代表的新时期女作家群。新时期女作家写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开始,几十年来创作出众多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探讨社会变革,批判男权制度和社...
关键词:新时期以来 中国新时期 文学理论与批评 张辛欣 王安忆 张洁 林白 男权制度 
“现实的葛藤”——以20世纪30年代“莎士比亚化”的译介为中心
《文艺理论与批评》2025年第2期44-56,共13页齐晓红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西比较视野下中华民族统一性的历史逻辑与文化内涵研究”(编号:24&ZD193)的阶段性成果。
“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标识性概念,它的译介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曾引起热议。由“莎士比亚化”所引发出来的与现实主义的连带关系,以及衍生的莎士比亚与大众的视角、“莎士比亚化”作为一种创作方法等问题虽然与当时苏...
关键词:“莎士比亚化” 现实主义 大众 “现实的葛藤” 
“中国想象”走出去——中国科幻文学在西方世界的译介与传播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87-97,190,共12页吴攸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科幻文学在西方的跨媒介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3BWW016)。
“想象力”已成为最具前瞻性的文化软实力因素,对未来想象的定义权是当今世界大国力量博弈的新焦点。中国科幻诞生于晚清时期对西方科幻的大规模译介与模仿浪潮之中,发展至当下又以“跨媒介”“社交化”的方式在西方广泛流传、影响倍增...
关键词:中国想象 中国科幻 译介 传播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在法国的译介、流通与阐释研究——基于文化形象塑造的视角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98-105,190,191,共10页栾荷莎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年度项目“新世纪类型文学法译与接受中的中国形象塑造研究”(项目编号:23WWB189)。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法译始于1964年中法建交,在一个甲子的历程中以可观的体量与分量发挥了文化输出与国家形象重塑功能。从文化形象塑造视角考察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法语译者、出版者、评者在译本选择、流通、阐释环节参与中国文化身份塑造...
关键词:中国当代女性文学 法国 文化形象塑造 译介 阐释 
17—19世纪西人“诗六义”译介探析
《国际汉学》2025年第2期63-71,157,共10页贾海燕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明清时期《诗经》拉丁文译介研究”(项目编号:20BZW112)的阶段性成果。
“诗六义”是中国古典诗学的核心术语。17—19世纪,伴随着西方汉学著述的中国知识传播以及《诗大序》《诗经》的译介,“六义”概念得以西传欧洲。西人对“诗六义”的认识由中国知识译介向专门诗学术语演进,其中风、雅、颂、赋、比、兴...
关键词:“诗六义” 中国知识 诗学术语 中西诗学对话 
中法建交60年来中国当代文学的法译出版回眸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5年第2期113-117,共5页栾荷莎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年度项目“新世纪类型文学法译与接受中的中国形象塑造研究”(23WWB189)。
自1964年中法建交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法译出版已走过一个甲子的历程。从历史进路审视,译介出版主体从中方主导向法方主导演进;译介出版路线从偶然性、滞后性向系统性、时效性演进;译介出版文学类型从严肃文学向通俗文学及类型文学演进...
关键词:中法建交 中国当代文学 译介 出版 
变形与重现——德庇时译介元杂剧述论
《中国文化研究》2025年第1期142-153,共12页侯梦琰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典小说早期西译史及文献数据化整理(1714—1911)”(23&ZD298)的阶段性成果。
德庇时译介的《老生儿》《汉宫秋》缺失了元杂剧的部分体式特色,加之其对“SCENE”的翻译,能看出德庇时在努力贴近西方戏剧的表现形式。德庇时对杂剧曲词的翻译,经历了从“省略、唱宾混合”到“独立、曲白相生”的过程,并向西方传递了...
关键词:德庇时 《老生儿》 《汉宫秋》 《赵氏孤儿》 
人工智能与基于《红楼梦》IP的创作、译介和研究
《曹雪芹研究》2025年第1期112-122,共11页陈忆澄 
《红楼梦》是一座IP资源的“矿藏”。自清代中期以来,利用《红楼梦》IP进行再生产的文艺作品相继涌现。红学知识生产为《红楼梦》IP改编提供依据,又从中获取研究材料。人工智能介入红学的“作者说”,以文体测量学、技术向量、情感文本...
关键词:人工智能 红楼梦 IP资源 诗学狂欢 “同人”写作 
首届《红楼梦》多语种译介与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曹雪芹研究》2025年第1期165-168,共4页胡媚媚 
2024年11月2日至3日,首届《红楼梦》多语种译介与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举行。此次会议由北京曹雪芹学会、上海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曹雪...
关键词:上海外国语大学 《红楼梦》 海外传播 国际文化交流 多语种 会议综述 国际学术研讨会 曹雪芹研究 
文明互鉴视阈下现当代东北文学在俄罗斯的译介与阐释
《中国比较文学》2025年第1期191-207,共17页于家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星期日俱乐部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编号:23BWW001)的阶段性成果。
俄罗斯文学界将现代以来反映东北地域文化生活的中国文学作品统称为东北文学。因与俄罗斯文学和文化思想的深厚渊源,东北文学从诸多区域文学中脱颖而出,对其进行译介与研究成为中俄两国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内容。东北文学的俄译历程始于2...
关键词:东北文学 中俄文明互鉴 俄语译介 跨文化交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