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安湘

作品数:37被引量:3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赋学辞赋《古文苑》高唐神女中古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电影文学》《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苑囿·动物·宾客:论畋猎赋中的文化符号及其意义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32-40,195,共10页彭安湘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先唐辞赋与地志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9YJA75103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选本学视野下的《古文苑》辞赋研究”(项目编号:21FZWB072);湖北大学当代文艺创作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湖北省屈原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3DDWY23)。
畋猎是大赋的主要题材内容之一,与朝廷政治文化有着较为紧密的关联。赋中的苑囿、动物、宾客一般不为人所注意,但实际上却是意涵丰富的文化符号。苑囿为动物的生存圈养地,也是君王社会政治权力的体现,具有地理边界与权力隐喻的双重意义...
关键词:畋猎赋 苑囿 动物 宾客 文化符号 
汉晋上计制度与辞赋地理书写——兼论辞赋与地志的关系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年第1期78-88,共11页彭安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选本学视野下的《古文苑》辞赋研究”(21FZWB072)。
上计制度是汉晋时期一项重要的官吏考核制度,其上计文书、舆图及上计会问等要素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这成为汉晋地学的主要构成要素并影响了汉晋辞赋的地理书写。首先是有上计吏参加的上京朝会成为汉晋辞赋的表现内容;其次是上计掾...
关键词:汉晋 上计制度 辞赋地理书写 地志 “赋代志乘” 
《古文苑》辞赋“选系”三论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2期163-171,210,211,共11页彭安湘 程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选本学视野下的古文苑辞赋研究”(21FZWB07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先唐辞赋与地志关系研究”(19YJA751031)。
《古文苑》既是一部通代诗文总集,也可视为一部选本。就选赋而论,《古文苑》上承继《文选》,中比肩《文选补遗》,下启发《续古文苑》,构成了“一源三流”的“选系”群体。《古文苑》“选系”构成的内在配合力主要在于选域跨度大体相同...
关键词:《古文苑》 “选系” 选赋 “一源三流” 
汉赋的法律言说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0期164-172,188,共10页彭安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暨优秀博士论文项目“选本学视野下的古文苑辞赋研究”(21FZWB07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先唐辞赋与地志关系研究”(19YJA751031)。
法律与文学因对人性、人权的共同关注而成为关联甚密的交叉领域。汉代法律为汉赋提供了言说对象、题材内容和表现空间,汉代赋家则在以儒入法、天道法统和崇公抑私等知识与思想营造的语境中,通过儒家经义入赋、从宗统到君统的作赋思维以...
关键词:汉赋 法律言说 以儒入法 天道法统 经义入赋 
春秋含章:汉至唐代史传式赋学批评形态论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132-141,共10页彭安湘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先唐辞赋与地志关系研究”(19YJA751031);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清前期赋学资料整理与编年”(19D003)。
史书载赋现象萌蘖于《左传》,兴起于两汉,承继于后世正史。依据“形态学”的概念和分类原则,以及宋前史书于纪、传、志三体中收录有前代及当世的大量赋篇、赋题、赋序、赋集、赋句和赋评的事实,汉到唐代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史传式赋学批评...
关键词:史传式批评 赋学批评形态 “春秋赋诗” 形态学 
先唐辞赋与地志关系研究之检讨与设想被引量:2
《天中学刊》2021年第6期55-65,共11页彭安湘 
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9YJA751031);2019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19D003);2017年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大学当代文艺创作研究中心项目(17DDWY08)。
辞赋与地理关联密切。古代学人已模糊意识到赋是最具地理意味的文本,且赋与地志在文体属性、认识功能和学科归属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现当代研究者在古代学人辟创论题、联缀学科的基础上,在吸收和参与中外学者文学地理学研究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先唐辞赋 地志 文学地理学 述评 
屈骚诗性空间的生成、意蕴与影响——基于地学知识角度的考察被引量:1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53-60,共8页彭安湘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先唐辞赋与地志关系研究”(19YJA751031);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清前期赋学资料整理与编年”(19D003);湖北大学当代文艺创作研究中心项目“当代辞赋创作与评点研究”(17DDWY08)。
屈骚虚实空间中包孕的地理物象、空间思维及精神意蕴,构设了独具魅力的诗性空间。屈骚时代及其之前的地学思想和地学观念,当是其诗性空间艺术生成的重要知识源头之一,而突显属意方位、建构神性场域、勾画江山地景、铺展游观道线,则是其...
关键词:屈骚 诗性空间 地学知识 地缘情结 地理诗学 
汉魏六朝辞赋中的内省之美 --“古诗文与中华美德”之二
《博览群书》2020年第9期29-33,共5页彭安湘 
内省很早就是中国古代士人的一种修养方式。如《易·乾卦》第三文文辞即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的箴劝。其后,这一方式在先秦儒家那里被广泛地提倡,如“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关键词:汉魏六朝辞赋 历代文学 古代士人 古代知识分子 内省不疚 艺术载体 人生实践 吾日三省吾身 
论南朝文学之匡庐意象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46-52,共7页胡武生 彭安湘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先唐辞赋与地志关系研究”(编号19YJA751031);苏州市职业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金资助项目“魏晋南北朝园林文学研究”(编号201905000004)。
南朝文人笔下的赣地山水,与江南、荆楚、湖湘迥异,呈现出匡庐一山独秀之势,人们以巨大的热情吟咏庐山奇绝的自然风光、神异的仙道传说,匡庐以吟咏的频率与密度而独具特色。这与匡庐“吴头楚尾”且地处长江之滨的地理位置有关。
关键词:匡庐 南朝 山水文学 
扑朔迷离,从屈骚之诗性而起——“诗话端午”之二被引量:1
《博览群书》2020年第6期71-76,共6页彭安湘 
屈骚“书楚语、作楚声、乡己楚地、名楚物”,不仅展现了鲜明的楚地物色人情的现实空间,而且,诗中人物“思九州、横四海、登九天、冯昆仑”等书写,也显现了一个个荒忽骇怪、飞舞腾挪的想象空间。
关键词:屈骚 现实空间 想象空间 诗性 物色 诗话 楚地 扑朔迷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