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佳舒

作品数:16被引量:2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烟台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日语川端康成《挪威的森林》弗洛伊德大陆文化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电影文学》《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译林》《电影评介》更多>>
所获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任务型教学法与日本文学史教学被引量:3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年第3期22-23,共2页唐新艳 赵佳舒 
2011年烟台大学教学与改革研究项目"应用任务型教学法改革日语专业教学"(C019)
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是目前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教学模式下日本文学史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参与课堂的机会较少。任务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参与课堂,将日语语言学习与日本文学的学习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日语的综合...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日本文学史 日语 
日本中世的“唐物趣味”被引量:2
《日语知识》2009年第12期38-39,共2页唐新艳 赵佳舒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的文化交流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代日本的文化发展缓慢,古代中国的文明发展程度远远高于日本。因此,古代的日本人非常憧憬发达的大陆文化,
关键词:日本人 古代中国 趣味 文化交流 文化发展 文明发展 大陆文化  
村上春树文学的精神世界被引量:3
《译林》2009年第3期188-190,共3页赵佳舒 
村上春树是日本当代最广为人知的作家之一。他以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全球化意识,写出了许多不同凡响的作品。1979年发表了处女作《且听风吟》,获得日本群像新人文学奖;1982年其长篇小说《寻羊冒险记》出版,获野间文艺新人奖;1985年出版《...
关键词:村上春树 弗洛伊德理论 精神世界 
关于“のだ”的使用
《日语知识》2009年第3期23-24,共2页赵佳舒 唐新艳 
在日语语法中,有些句型的使用是可以简单地通过某些特定的词语或上下文来判断的,但有些句型却取决于句子以外诸多要素。句型‘のだ‘(口语中常用‘んだ’)的使用不仅要考虑到上下文的语言环境,还要考虑到说话人发话时的诸多要素,...
关键词:语言环境 上下文 句型 说话人 句子 语法 日语 词语 
平淡生活中的生命真实——解读《一个人的好天气》
《译林》2009年第1期195-197,共3页唐新艳 赵佳舒 
  一   日本新锐女作家青山七惠的作品<一个人的好天气>荣获了日本第136届芥川文学奖,这是青山七惠的第二部作品,也是日本2007年最畅销的小说之一.2005年她的小说处女作<窗灯>就获得了第42届日本文艺奖,此奖素有芥川文学奖的"摇篮...
关键词:芥川文学奖 芥川奖 飞特族 青山七惠 
从词源分析日语汉字的文化隐语——以“みよぅじ”的日语汉字“名字”与“苗字”为例
《日语知识》2008年第12期12-12,26,共2页唐新艳 赵佳舒 
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大陆文化给周围国家巨大的影响,并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汉字文化圈。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先后派出著名的[遗隋使][遗唐使]文学、制度、宗教等大陆文化,汉字也随之传到了日本。传到日本的汉字不仅仅是汉文化的...
关键词:汉字文化圈 大陆文化 日语 词源分析 日本文化 中国汉字 隐语 表音文字 
浅析川端康成《山音》中的死亡意识
《电影文学》2008年第22期124-125,共2页唐新艳 赵佳舒 
《山音》可以说是川端康成后期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山音》主要描写了一位孤独地眺望自然,凝视内心世界的老人——尾形信吾。信吾的活动使相关或不相关的人物构成了小说的有机整体。他对死亡的恐惧和预感成为小说的重要主题。作品中...
关键词:《山音》 孤独 哀伤 死亡的预感 
美丽与悲哀——川端康成《千只鹤》中太田夫人形象解读被引量:9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8年第11期100-102,共3页唐新艳 赵佳舒 
日本现代作家川端康成凭借在《雪国》《千只鹤》《古都》中对日本的传统美的精细刻画及对日本传统文学的承继而荣获196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之一的《千只鹤》不仅塑造了两位美丽的少女文子和雪子,延续了川端文学中的"少女情结",...
关键词:物哀 美丽 悲哀 
生与死的二元对立——论《挪威的森林》的主题被引量:2
《电影评介》2008年第18期104-,共1页赵佳舒 唐新艳 
日本现代作家村上春树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出版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看似一部忧伤的恋爱小说,却自始至终都交织着"生和死"这一二元对立的主题。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分析论点分析,直子所代表的是"死的本能";绿子是"生的本能";主...
关键词:死的本能 生的本能 二元对立 弗洛伊德 
浅析日语动词的时态
《日语知识》2008年第8期6-6,8,共2页赵佳舒 唐新艳 
日语语法中没有像英语那样明确的“过去——现在——将来”的时态区分,只有“过去——非过去”两个基本时态。一般来说,「た」形表示“过去”,基本形表示“非过去”。在基本形表示的“非过去”中包含着“现在”和“将来”两个时态,日语...
关键词:时态 日语 动词 “将来” 语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