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慧莉

作品数:27被引量:1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州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近世教学模式交往教学论历史学遗产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兰台世界》《湖州师范学院学报》《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晚清至民国时期双林经济转型探析
《兰台世界》2017年第24期105-106,共2页韩慧莉 
清末至民国时期,双林镇逐渐由一个丝织业织造中心向原料供应地转型,商业也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原因在于,一是近代国内外丝织业的兴起冲击了双林丝织业;二是传统商业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关键词:双林 经济 转型 
多媒体教学中的图像处理
《海峡科技与产业》2016年第7期144-145,共2页孙鲁闽 韩慧莉 
今天多媒体教学活动中图像素材得到了广泛运用,利用photoshop软件中的各种工具可获取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图像素材,并对其进行修改修饰,满足各种教学需要。
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 图像 
网络环境下交往教学论在党校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新课程》2016年第3期137-137,共1页孙鲁闽 韩慧莉 
交往教学论将交往视作教学的本质。网络环境下将交往教学论应用于党校教学,主要通过将网络论坛作为交往的平台;建立网络互动平台系统实现立体交往等途径来实现。交往教学有利于学员从情感、心理到思维的全程参与;交往教学是党校创新反...
关键词:网络环境 交往教学论 党校教学 
近世双林的文化繁荣及其原因探析
《兰台世界(上旬)》2015年第6期70-71,共2页韩慧莉 孙鲁闽 
近世双林文化繁荣及达到的高度为同期其他江南市镇所无法企及。究其原因,一是发达的市镇经济;二是重视读书学习的历史传统;三是相对宽松的管理体制和有利的地理环境。
关键词:双林 文化 繁荣 
构建历史学交往教学网络互动新平台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47-49,共3页韩慧莉 
湖州师范学院重点教改项目"网络环境下传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历史学为例"(JGA13002)的阶段性成果
交往教学论将交往视作教学的本质。为在网络环境下将交往教学论应用于历史学教学,历史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探索:一是将网络论坛作为交往教学的平台;二是运用微格教学法实现立体式交往教学。基于网络环境下交往教学的思考:将交往...
关键词:网络互动平台 交往教学论 历史学 
以学生为主体的历史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学习(下)》2014年第12期23-24,共2页韩慧莉 
JGA13002湖州师范学院教改项目
早在20世纪80年代,王策三先生就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钟启泉先生也在《教育的挑战》一书中提出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是为参与而参与,为讨论而讨论,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究其...
关键词:立体交往 自主学习 教学模式 
教会学校学生自主能力培养探析——以嘉兴秀州中学为例
《浙江档案》2014年第9期46-49,共4页韩慧莉 
湖州师范学院校级教改项目(网络环境下传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历史学为例)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JGA13002
近代中国的教会学校是与西方殖民主义相伴而来的,并且它们最初主要是为基督教的传播服务。但教会学校的学生培养模式在客观上却有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本文以浙江嘉兴秀州中学为例,从该校增设选修课程以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实施...
关键词:教会学校 秀州中学 自主能力 
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历史学教学模式改革——以档案文博方向为例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119-122,共4页韩慧莉 
湖州师范学院2013年重点教改项目"网络环境下传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历史学为例"(JGA13002)的研究成果
由注重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转变已经成为当下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为此,笔者及同仁改变传统的限于课堂的单向性、直线性的教学模式,在历史学(档案文博方向)专业教学中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交往性。三年的改革实践总体...
关键词:历史学 档案文博 教学模式 改革探究 
略论明清时期湖州双林的地位和作用被引量:1
《浙江档案》2009年第12期55-56,共2页韩慧莉 
湖州双林是长江流域较早开发的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有先民在这里生息。它是古老的良渚文化和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它以东林为名,并成为当时湖州府境内商贾聚集之地。明永乐三年(1405),东、西...
关键词:明清时期 湖州 集散中心 新石器时代 马家浜文化 双林镇 丝织业 长江流域 
略论浙北教会学校的作用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83-86,共4页韩慧莉 
浙江省2005年社科联规划课题<近代浙北教会文化研究>(05B86)的阶段性成果。
教会学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对华侵略紧密联系在一起,它是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教会学校的创办客观上也促进了浙北教育的近代化,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科学技术人...
关键词:浙北 教会学校 作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