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虹

作品数:26被引量:5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阳明心学长白山文化四大名著心学明中后期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现代交际》《苏州教育学院学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图书馆学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顺康时期节序词的民俗文化书写
《华夏文化论坛》2024年第2期51-58,共8页张震 马晓虹 
古人对岁时民俗的书写和阐释,渗透在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中,展现出了中国古代岁时民俗书写的不同形态。顺康时期节序词中就保留着大量蕴含民俗风情的作品,无论在词作数量上,还是反映民俗的范围上,顺康时期节序词都超越了前代,体现了清初...
关键词:顺康时期 节序词 民俗文化 
朱彝尊节序词的再经典化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102-107,共6页张震 马晓虹 
朱彝尊存词五百余阙,其节序词数量众多且蕴含丰富的文化意蕴,以节序词为索引,可以窥见不同历史阶段和语境下朱彝尊的创作心态,且朱彝尊之词取法南宋,尤推姜张,体现出词学宗尚上的去经典化特征。朱彝尊通过对词体形式进行规范,达到复归...
关键词:朱彝尊 节序词 传统文化 
儒玄同构:魏晋前期文学审美过渡态势研究——以何晏与阮籍的赋体创作为例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67-71,共5页苏婳 马晓虹 
中国古代散文在魏晋时出现新变,表现为由汉代时偏重于对对象的客观把握与对外在感性世界的穷形尽相,转变为魏晋时注重心灵抒写与对主体情感的体认。这一变化并非一蹴而就,由于思想层面上新生玄学与传统儒学的撕扯,使得当时名士的文学创...
关键词:儒玄同构 何晏 阮籍 赋体创作 
清空蕴藉 骚雅情深——姜夔词的“梅”意象
《华夏文化论坛》2020年第1期69-75,共7页马帅 马晓虹 
南宋时期人们对梅花的审美兴趣日益高涨,作为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创作的"梅"词占他全部词作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些词中的梅花、梅柳、梅雪意象,清空蕴藉、骚雅情深,"梅"意象类型丰富,特征鲜明,是姜夔独特的意象表达的结果,从中亦可窥知姜...
关键词:清空骚雅 姜夔 “梅”意象 
清代陈维崧节序词管窥被引量:1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0年第3期69-77,共9页张震 马晓虹 
陈维崧现存词1600余阙,其中节序词数量众多且内涵丰富。本文对陈维崧的节序词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分类,并浅析其节序词的特点和意义。以节序词为索引,既经历了词人跌宕起伏的一生,又领略了清代多彩的节序文化,对现有的陈维崧词作研究大...
关键词:陈维崧 节序词 节序文化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的宫调声情述论
《文艺争鸣》2019年第10期195-199,共5页马帅 马晓虹 
在中国词坛上,《凤凰台上忆吹箫》是一个著名的词牌,历代词人皆有创作,宋至清作品数量颇多。当前学界对《凤凰台上忆吹箫》词调研究多集中在词调溯源、词调体制等方面,关于其宫调的记载仅在《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亦称《九宫大成》...
关键词:李清照 作品数量 词调 历史考证 《九宫大成》 词牌 历代词人 南北词 
《聊斋志异》中的“城隍”形象及隐喻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8年第2期79-83,共5页陈昊 马晓虹 
本文从"城隍"物象的典籍记载入手,结合小说中"城隍"内容,分析小说中涉及"城隍"庙祠、"神明、塑像等篇章的隐喻。由此揭示小说特定"城隍"形象背后所暗含的官员压榨、百姓恐惧、世人求荣图利等清代社会状貌,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城隍"塑像,...
关键词:《聊斋志异》 “城隍”形象 隐喻 
虚拟现实技术与长白山文化区域形象传播被引量:2
《新媒体与社会》2017年第2期263-276,共14页马晓虹 朱洁蕾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长白山文化区域形象传播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015A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长白山文化以区域文化的形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构成元素。因而,其不仅是国家区域文化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国家整体文化的必要分支,由此决定了传播长白山文化区域形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21世纪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当下长白山文...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 长白山文化 区域形象 传播 
论《聊斋志异》中的体育独立精神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58-62,共5页陈昊 马晓虹 
《聊斋志异》中记述了大量清代社会的民间体育运动内容,涉及到民间武术、舞剑以及野外探险等诸多方面,这些民间体育活动呈现出的,是清代底层社会真实存在的体育文化风貌。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能够发现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展现了清代...
关键词:《聊斋志异》 独立精神 体育运动 
泰州学派与晚明文学的情性思想被引量:2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117-121,共5页马晓虹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3YJA751037)
泰州学派是阳明心学中思想最为殊异的一派,其学术思想在晚明时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其主张"人欲是合理的,百姓日用即是天理"的思想,冲击了主张存理去欲的程朱理学的官方意识形态,对晚明文学形成表现自我和享乐人生的情性观起到了...
关键词:泰州学派 晚明文学 情性思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