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

作品数:25被引量:6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人格尊严人格法律监护被监护人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理论探索》《保定学院学报》《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江西社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河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多元教学方法与民法思维能力的培养被引量:2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66-69,共4页刘娟 寇占奎 林葆先 
河北师范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学生民法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具体应用研究>(2015XJJG047)
民法思维能力在法律专业学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判定民法学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和必然归宿。单一的教学方法都有其片面性与局限性,均不足以支撑教学目的的完成。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体系,对学生民法思维能力的养...
关键词:民法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 练习法 参与式教学法 
公民人格尊严与和谐社会构建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84-87,共4页刘娟 崔澜 
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人格尊严与人权的关系问题研究"(HB14FX024)
作为人的精神需要,人格尊严有着强烈的社会性,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价值。人格尊严的个体欲求及其顺利实现,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诸多良性作用。同时,它的实现亦有赖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需要社会提供物质、文化、制度等作为外在保障与支撑。
关键词:人格尊严 和谐社会 社会性 
伦理学与法学视阈中的人格概念比较被引量:3
《道德与文明》2014年第4期103-106,共4页刘娟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4FX024);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4ZZ011)
伦理学中的人格是对一个人形成的稳定品格及道德行为的总体概括。它与人的道德品质密切相联,包含强烈的道德评价因素。法学中的人格不仅指向个人,还指向具备一定条件的团体。它无关乎人的道德品质,却蕴含着个人在法律上的地位与资格等...
关键词:人格 伦理学 法学 
论人的尊严及其与人格尊严之关系被引量:1
《河北学刊》2014年第3期223-227,共5页刘娟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作为美德的自尊研究>(11YJA720035);2010年度河北省教育厅研究项目<学校教育中的人格尊严问题研究>(JYGH2010052)
"人的尊严"有着丰富的内涵,其语义主体、理论依据及实现标准等方面均存在可探讨之处。"人格尊严"作为与其词义极为相近的概念,经常被与之互换或等同。虽然两者均指向人的尊贵和庄严,在含义上具有相通性,但仍存在一定差别。从思想角度而...
关键词:人格尊严 人的尊严 人格 
人格尊严的内涵剖析——基于伦理学和法学的双重视域被引量:3
《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191-196,共6页刘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作为美德的自尊研究"(11YJA720035);河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学校教育中的人格尊严问题研究"(JYGH2010052)
在人格尊严概念的使用上,伦理学与法学既有不同侧重,也有内在联系。伦理学从道德意义出发,强调通过人所应具有的自尊及自身道德人格的完善获得人的尊贵与庄严;法学从权利角度出发,认为人格尊严是一种以人的精神利益为内容并受法律保障...
关键词:人格尊严 道德 法律 
社区角色伦理及其实现途径
《道德与文明》2013年第4期79-82,共4页刘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8BZX061)
从实践角度而言,社区角色伦理是指社区成员在角色扮演中,以与其身份地位相契合的权责定位、角色伦理期待和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伦理行为模式。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作为两类主要社区角色,有着各自的角色权责定位、伦理期待和道德规范。...
关键词:社区角色伦理 角色权责定位 角色伦理期待 
浅析当今社会人的精神需要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年第36期164-165,共2页刘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人们的物质需要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满足,但人们的精神需要整体上仍旧停留在低水平上,其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到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要重视人的精神需要出现的问题,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并推...
关键词: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精神活动 
论自尊与他尊被引量:2
《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21-23,共3页刘娟 
河北省教育厅基金课题"中国民法的道德法律化问题研究"(S070103)
人在社会中生存需要自尊的实现与他尊的落实。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支持。对人格尊严的自身追求、人际间相互的承认与尊重应成为公民生活的法则,这种自尊与他尊的追求与实现也正是人格尊严得以实现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自尊 他尊 价值 
保护公民人格尊严的立法思考被引量:2
《理论探索》2009年第6期130-133,共4页刘娟 
宪法、民法通则、单行法的有关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为保护公民人格尊严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但是,现行立法关于人格尊严的规定存在一定不足:思路不够清晰;宪法与民法的相互协调不够,民法对宪法规定的落实不到位;缺乏更具体的...
关键词:人格尊严 立法 现状 问题 具体途径 
简论我国人格尊严实现的道德基础和法律保障被引量:3
《道德与文明》2009年第4期108-111,共4页刘娟 
河北省教育厅基金课题(S070103)
人格尊严是人的社会性在道德和法律上的承认和体现,是人作为社会成员必不可少的社会权利。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不仅应受到社会道义的谴责,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我国在该领域仍存有许多缺漏和不足,极大地影响着个体品德与和谐社...
关键词:人格尊严 道德基础 法律保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