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艳东

作品数:17被引量:2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阿甘本文艺复兴伦理身体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哲学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世界哲学》《阅江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形式感”、创制伦理与“形式间性”:从人工智能“内容伦理”向“形式伦理”的关注转向
《阅江学刊》2024年第6期100-109,180,共11页徐艳东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创新工程资助项目(2024ZXSCX03)。
在人工智能的创制问题上除了单纯注重其智力内容方面的风险防控,还应该看到“形式感觉”对其情感与行动范式的显著影响作用。人工智能的形式独立性启发人们应从对于“内容伦理”的过度重视转向对于“形式伦理”的合理把握。这要求人工...
关键词:形式感 具身性 创制伦理 形式间性 
道德、运气与“道德运气”——论马基雅维利的Virtù转型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4年第5期19-32,共14页徐艳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意大利文艺复兴与转型伦理研究”(18BZX114)的阶段性成果。
文艺复兴时期,社会和文化的大幅变革重塑了人们对于命运和美德的认识。马基雅维利重新定义了virtù和fortuna,将virtù的涵义从传统的美德德行转化为一种能力德行,突显其使人能够主动面对不确定的命运的作用。他通过突出virtù的动态和...
关键词:文艺复兴 命运 virtù 马基雅维利 道德转型 
“假”的真实性——一种关于“网络虚拟生活”的道德哲学辩护
《晋阳学刊》2023年第5期71-77,共7页徐艳东 
在景观资本主义及各种装置机制的多重作用之下,如今全球范围内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已然遭遇到了质疑。与此相对,那些流行的对于虚拟世界是“假的世界”从而赶紧离开并返回到唯一真实的现实世界的说法开始遭受挑战。在虚拟与现实互相缠绕的...
关键词:真实 虚拟 他人 道德 隐私 
“遗忘”、情态与伦理——从ChatGPT的“人化”到人的“机器化”被引量:4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55-61,共7页徐艳东 
思考ChatGPT的“人化”程度首先触及的是人类的“遗忘”特质,即数字生命的纯粹记忆特质,它使得其信息只能被删除且难以被自动遗忘,这构成了它们的首要局限性。此外,在情感“之外”及情感“之前”的感受能力构成了数字生命难以彻底人化...
关键词:ChatGPT 遗忘 情态 伦理 机器化 
失声·失忆·失踪——论阿甘本的“声音伦理”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84-92,共9页徐艳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意大利文艺复兴与转型伦理研究”(18BZX114)。
阿甘本在其“声音伦理”的思想结构中吸收了亚里士多德的“非潜能”概念,并借此开创了抵抗意指性语言装置及其生命权力的另一条道路,同时这也构成了其独特的伦理策略。这一研究进路主要体现在:一是在“失声”的“幼年”实验中搜寻走出...
关键词:声音 记忆 失踪 影像 
阿甘本“隐私”伦理的“主体表象”视角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2年第2期16-27,共12页徐艳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意大利文艺复兴与转型伦理研究”(18BZX114)的阶段性成果。
隐私伦理通常关注的是“客体—泄露”这一固定结构,指向数据抓取者的合法性及其信息获取限度等问题。阿甘本关注的是隐私伦理的第二向度,即“主体—存在”,注重“泄露本身”对生命整全性的伤害。借由对于“面具”概念的考古和“面孔”...
关键词:隐私 表象 面具 面孔 
生命功利主义:意大利Covid-19重症治疗的伦理原则被引量:3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29-38,145,共10页田广兰 徐艳东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技术时代的道德责任问题研究”(17BZX107);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意大利文艺复兴与转型伦理研究”(18BZX114)阶段性成果。
意大利麻醉、镇痛、复苏和重症医学学会(SIAARTI)在新冠疫情期间发布了一份临床伦理建议,用以规范和指导意大利的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在新冠疫情困境中对Covid-19患者的重症治疗。该文件旨在“使最多的患者受益”,要求在紧急事态中诉诸...
关键词:新冠疫情 生命功利主义 效用原则 补偿原则 
“亏欠”“姿态”与共同体——阿甘本的生命伦理思想研究
《哲学动态》2021年第9期98-106,共9页徐艳东 
以亚里士多德极为重视的"非潜能"思想作为理论基础,阿甘本借"亏欠"的辩证法对"生命"与"伦理"等概念进行了全新界定。通过将"姿态"和"友爱"概念置入"来临中的共同体",并结合"不可挽回"的"如此"的救赎理论,阿甘本让传统的生命伦理学理论...
关键词:亏欠 姿态 友爱 共同体 救赎 
“奇遇”、“魅像”与政治--阿甘本“主体”哲学思想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20年第3期287-300,共14页徐艳东 
阿甘本哲学中的主体观念是“反讽”的,在严厉反驳传统以及现当代所有主体观念与内涵的同时,通过“奇遇”与“记忆的政治学”,阿甘本将主体放置在“历险”的“生成”谱系学之中。借由对词语、神话与政治的重新考古,阿甘本在一切领域的“...
关键词:阿甘本 主体 奇遇 记忆 亵渎 政治 
自由、尊严与主体权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语言伦理向度
《哲学动态》2019年第7期104-111,共8页徐艳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意大利文艺复兴与转型伦理研究”(18BZX114)的阶段性成果
欧洲的近代化历程首先开始于语言的世俗化运动,“言说自由”构成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特殊事件。“俗语运动”让语言从中世纪的神学话语“下降”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世界中,曾被“排除”在语言之外的个体在新语言赋予的交谈功能的帮助...
关键词:语言 主体 身体 自由 尊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