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

作品数:59被引量:108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学术问题八十年代文学绩效评价中国共产党乡村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文艺争鸣》《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化学刊》《玉溪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西省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教育家精神的时代意涵、结构要素与实践要求被引量:19
《思想理论教育》2024年第3期100-105,共6页陶倩 李云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思政课发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作用研究”(项目批准号:20JDSZKZ03)。
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社会道德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大德、师德、素养和愿景是教育家精神的灵魂、核心、基石和动力,共同构成教育家精神的结构要素。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抓...
关键词:教育家精神 教育强国 教师队伍建设 
答好爱国主义“三问”的三维探析——读习近平总书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被引量: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3年第3期20-30,共11页陶倩 李云 
2020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思政课发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作用研究”(项目批准号:20JDSZKZ03)的阶段性成果。
爱国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永恒话题,爱国主义是支撑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爱国主义历史之问、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是激励一代代中国人民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向前进的历史导向。第一,答好爱国主义“三问...
关键词:爱国主义 历史之问 时代之问 未来之问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信心力量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年第1期14-22,共9页陶倩 李云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思政课发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作用研究”(20JDSZKZ03)。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新征程上,在感悟新时代十年的伟大成就中,把握取得伟大成就的有利因素,秉持正确立场,笃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信心。在直...
关键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不可逆转 新时代十年 伟大成就 信心 
1959年的科学想象——以《科学家谈21世纪》为例
《文艺争鸣》2022年第10期21-27,共7页李云 
1959年,包括李四光、华罗庚、茅以升、高士其等在内的26位科学家和工程师欣然执笔为少年儿童讲述了他们心目中的21世纪,这26篇文章由少年儿童出版社结集出版,并由郭沫若撰写了序言,这就是后来屡次修订再版的《科学家谈21世纪》。今天看...
关键词:少年儿童出版社 科学想象 结集出版 茅以升 科学幻想 21世纪 科学家和工程师 华罗庚 
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国音乐发展研究——评《互联网语境中中国音乐的国际视野》
《新闻爱好者》2021年第10期F0002-F0002,共1页李云 王志达 
人们常说:艺术无国界。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也常被定义为一种世界语言。然而,事实上,长久以来,在民族音乐学家眼中,不同民族的音乐是有其特色和边界的。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语境下,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更...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 国际视野 文化交流 民族音乐学家 音乐爱好者 音乐修养 互联网 经济全球化 
质性研究方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被引量:1
《焦作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120-124,共5页李云 
2019年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安徽地区小三线建设研究”(SK2019A0386);2018年淮北师范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来自民间的‘国家记忆':地方口述史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Y18025)。
质性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将它广泛地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文章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为例,阐述质性研...
关键词:质性研究方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实践 
安徽小三线建设述论被引量:10
《安徽史学》2020年第5期159-168,共10页李云 张胜 徐有威 
2019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安徽小三线调整改造研究”(AHSKY2019D116);2019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安徽地区小三线建设研究”(SK2019A0386);“贵州三线建设文艺研究创新团队”(LPSSYKJTD201910)的阶段性成果。
安徽小三线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形势下,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加强备战、巩固国防的战略部署,在皖西大别山地区,先后建设起来的以生产枪、炮、弹、药等为主的34家企事业单位的综合配套的后方军事工业基地。它经历了从建厂初期...
关键词:安徽小三线 皖西 军民结合 调整 
自媒体时代的女性“励志”故事--以王潇的《趁早》为例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0年第9期53-55,共3页李云 
在自媒体时代,通过女性流量大V现身说法讲述的励志故事已经成为当代青年女性成长的重要参照,通过选择其中影响较大的文本进行细读,辨识其中有意为之的情节设置和情感诱导,可以发现在女性励志的性别指涉和定位标榜之下,隐藏着对于经典成...
关键词:自媒体 女性励志 成功学 区隔 消费主义 
无处安放的青春——漂泊状态中的求学边缘群体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8年第8期29-32,共4页李云 
"漂泊"作为当下一代青年挥之不去的命运,在王翔的《夜雪》中有着深刻的揭示。求学边缘群体的出现是教育产业化的结果,更是社会阶层分化的产物,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不同人物的"漂泊"进行研究分析,旨在对青年一代所面对的教育现状进行反思。
关键词:漂泊 求学边缘群体 《夜雪》 
交锋和博弈:一种话语的上升--关于“当代文学”(1978-1982)解释权的场域观察
《新东方》2018年第4期76-82,共7页李云 
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如何评价"十七年文艺"和看待"近三年"文艺等问题上,文艺界逐渐产生了分歧,有人用"惜春派"和"偏左派"为双方命名。在双方持续不断的较量和冲突之中,一种关于"当代文学"的主流权威话语逐渐得以被合法地确立下来并深刻...
关键词:场域 当代文学史 偏左派 惜春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