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宜

作品数:18被引量:115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文学院汉语方言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主题:赣方言赣语近代汉语语法化方言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语文研究》《学术研究》《语言文字应用》《韶关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赣方言语助词“时”的语法功能及与近代汉语之比较被引量:4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112-117,共6页邵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赣方言宜丰话语法研究>(批准号:10BYY015)
时间助词"时"在一串音节链末尾时经历了由实到虚的演进过程,当另一串与之处在同一个意义关系中的音节链在叙述事件不再强调时间概念时,"时"的语义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其时间意义趋于模糊,而语法符号的作用逐渐突出。由于语义焦点前移,...
关键词:语义虚化 赣方言 语助词 
广州老夫少妻称谓双方父母的用语调查
《学术研究》2007年第4期155-158,共4页邵宜 
因婚姻关系而产生的亲属称谓是亲属称谓中重要的一支,随着婚姻双方年龄的多样化,原来的称谓系统出现了一些变化和变异。本文考察广州老夫少妻婚姻类型中双方称谓对方父母的情况。文中借助社会学的方法,从语言学的角度揭示特殊婚姻类型...
关键词:老夫少妻 称谓 研究 
赣语宜丰话“得”的研究被引量:11
《语文研究》2007年第1期48-52,共5页邵宜 
宜丰话中与动词搭配的[t(?)?]或[t(?)](写作“得”)有能愿动词、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和介词四种用法。文章通过描写与分析,认为宜丰话里的“得”有三个不同的来源,能愿动词自成一类,结构助词用法与动词“得”、时态助词用法与近代汉语“...
关键词:宜丰话  语法意义 来源 
从几个标记助词看赣方言与近代汉语的关系被引量:3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153-158,共6页邵宜 
赣方言地区史上属于江南一带。宋以后的相当一段时期,江南是中国的重要地区,都市繁荣,经济发达,是中国都市文学创作的鼎盛时期。白话小说不仅反映了当时当地的市井人物和市井心态,创作语言也和当时当地的口语较为接近。小说中反映的一...
关键词:标记助词 赣方言 近代汉语 继承 
方言习得规律与港澳侨生普通话学习被引量:9
《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2期89-94,共6页邵宜 
方言习得包含在第二语言习得里,但与外语习得有着不同的规律。方言习得包括不同方言区之间的相互习得及方言区习得共同语。就汉语而言,虽然各地方言之间差异较大,但仍存在着较为整齐的对应规律,这是方言习得得天独厚的条件。港澳侨生接...
关键词:方言 普通话教学 习得规律 港澳侨生 学习方式 
赣语宜丰话词汇变调的类型及其表义功能被引量:9
《方言》2006年第1期38-44,共7页邵宜 
宜丰话词汇层面的声调有两种变异形式:表示小称的高升变调和表示名词属性的高平变调。名词变调是词语名词化的一种变调方式,小称变调则是一种附加语义变化的语音表现方式,它表示的附加语义是“小”和“少”之类,这种变调不仅限于名词,...
关键词:赣方言 小称变调 名词变调 
客赣方言“名词+雌/雄语素”结构不表雌雄现象探析被引量:11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68-71,共4页邵宜 
“名词语素+雌/雄语素”却不构成表雌雄性别的名词,这一现象在客赣方言里普遍存在。究其原因,这些雌雄语素本来自于指人的名词,有实词意义,与名词语素组合为新词后,起初仍保留实词意义,后来逐渐虚化为标志性语素了。这类词语从一开始并...
关键词:客赣方言 雌雄语素 迁移 文化心理 
介词“往”的语法化过程考察被引量:1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80-86,共7页邵宜 
“往”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主要用作介词。作为连接处所名词的成分,“往”最初其实是个表示趋向的动词。“往”大概在唐宋年代开始虚化,到了明清年代,用作介词的例子已经比较多见。但其完全作为介词来使用,还是近一百年的事。其语法化的...
关键词: 处所词 连谓结构 语法化 
普通话双音节词语轻声化的诱发机制被引量:3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89-95,共7页邵宜 
对各类结构的双音节词语从语音、语义和语法三个层面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分析,发现双音节词语轻声化与其中一个语素的语义弱化有关,不论在什么样的结构里,只要两个语素表达的意义不是同等的重要,那么弱化的一方在语音形式上就容易产生轻...
关键词:普通话 双音节词 轻声 口语化 
广东地名分布的特点及地名标准化问题被引量:11
《语文研究》2004年第4期61-63,共3页邵宜 
广东地名反映了岭南文化和岭南方言的一些特质。文章通过对地名材料的归纳分析 ,发现了广东地名与广东三大方言之间的关系———地名的分布与方言的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文章还就各地存在的同实异名现象提出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建议。
关键词:广东 地名 方言 分布 标准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