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所词

作品数:110被引量:636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罗自群史维国吴佳娣阮氏玉芳柯理思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语言大学黑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西周金文中的非处所词语处所化现象
《中国文字研究》2024年第1期60-68,共9页蒲东族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出土两汉器物铭文整理与研究”(编号:16ZDA201)资助成果。
西周金文中部分非处所词语在“VP+(处所介词+)NP_(非处所)”结构的“NP_(非处所)”位置上可发生处所化,这类NP非处所可由名词和少量动词充当,指人名词用例相对较多,指物名词和抽象性状名词用例较少。非处所词语处所化发生的语义条件是V...
关键词:西周金文 非处所词语 处所化 转喻 
中学语文教材中方所用作称谓的词语及其解释
《学语文》2024年第3期70-73,共4页胡平 蒋启泓 
湖北省教育厅社科青年项目“对话与对言:连词‘而’的语法化与本义构拟”(编号:23Q0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本来是方所词,却可用于称谓人。以方所词为桥梁,能将其同称谓词建立起引申(语义演变)关联,并且可以从动因和机制的角度对方所词引申出称谓词用法的原因予以解释。如此,可以把众多零碎知识点条理化、系统化,帮助...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材释义 处所词 称谓 
汉语方言持续体标记统计分析及持续体与进行体标记比较
《语言学论丛》2023年第3期3-25,共23页丁崇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与语言数据集成及共演化研究”(项目编号:22&ZD218)的资助。
本文据930个方言点的材料总结出11种持续体标记选用序列,总结出持续体标记在方言中的选用倾向和地域分布。对方言持续体与进行体标记的选用进行分析,发现有极少数方言两种体标记相同,有的方言这两种体标记部分相同,持续体与进行体标记...
关键词:持续体 进行体 体标记 着处所词 语法化路径 
两汉“于+处所词”结构地域比较研究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80-85,共6页吴少梅 刘海平 
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YY07)。
探讨两汉“于+处所词”结构的地域差异,分中东部、南部和西北部三大地域群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于+处所词”居VP前与居VP后之比由高至低依次为西北部(25%)>中东部(3.27%)>南部(0.89%),西北部“于+处所词”结构发展最快。“于+处所词”...
关键词:汉代 “于+处所词” 地域差异 语言接触 
伴随副词“一处”的产生及演变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2年第S01期63-77,共15页董正存 袁也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重大项目“汉语量范畴系统的历时发展及语义演变研究”(项目编号:22XNL019)的阶段性成果。
伴随副词“一处”来源于“同所义”处所词“一处”。在语义上,同所义“一处”和伴随副词“一处”都具有“所在句主语为复数”及“所关联的动词具有[+聚集]语义特征”这两个语义要素。在句法上,位于补语位置且高频使用的同所义“一处”...
关键词:伴随副词 处所词 “一处” “同所”义 伴随义 
吐鲁番出土契约中“名指人+边”的来源与形成
《现代语文》2022年第2期11-17,共7页丁爱玲 
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吐鲁番出土汉文文书中的几个特殊语法现象”(21YCX119)。
位于指人名词后的“边”集中见于吐鲁番出土契约,这类“边”性质上是处所词,功能上表示指人名词所指称实体的区域投射。经考察发现,“名指人+边”最初多见于东汉译经,发展于中古译经。这类“边”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时演变和语义泛化的过...
关键词:吐鲁番 出土契约 “边” 处所词 语义泛化 
论殷墟甲骨文非处所词语的处所化被引量:1
《古汉语研究》2021年第2期40-48,共9页张玉金 孙志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殷墟甲骨文译注与语法分析及数据库建设”(17ZDA299)。
甲骨文中存在非处所词语之处所化的现象。这种可处所化的词语有两类,一类是动词及动词性短语,另一类是鬼神名词。它们是在“位移动词+(介词)+□”中的“□”这种位置上处所化的。
关键词:甲骨文 非处所词语 处所化 
清代满汉合璧会话书汉语部分方所词特殊用法研究被引量:1
《古汉语研究》2020年第3期79-91,127,128,共15页张俊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满语对清代旗人汉语的语法干扰及其对北京话语法的影响研究”(17BYY142);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基于白话报刊的清末民初白话语法研究(1897-1918)”(16CZWJ38)。
经过对满汉合璧会话书《清文启蒙》等中满汉比较对照,认为汉语会话部分方位处所词"上/上头""里/里头""跟(根)前""去处"等与规范汉语不同的用法是对译满语与位格助词-de、原因后置词jakade/ofi、动词后缀-fi/-qi、方位词dolo以及处所词b...
关键词:满汉合璧文献 方位词 处所词 语言接触 
徐州、郑州等地处所介词“在”[kε]来自“个/介”
《中国方言学报》2019年第1期101-114,共14页张惠英 
本文检讨自己过去的认识。曾以为河北、江苏一带"给、搁、隔"用作介词时的多用现象,归源于"给"。而通过徐州、郑州、绥德、获嘉、浚县等地的比较,特别是获嘉、浚县的处所词变韵,或存在动词"在"的变韵特点,加上受《集韵》把"箇、个、介、...
关键词:给(搁、隔) 动词变韵 处所词变韵 个/介的多能多用 
方位处所词“上”和“up”的语法化认知对比
《新作文(教研)》2019年第10期0074-0074,共1页潘菲 
汉英是两门影响力较大的国际语言,它们在发展中有许多异同之处,其中汉语方位词“上”与英语的“up”是大致对应的,在语法化的过程中都涉及了隐喻-转喻连续体。本文将对这两个词的语法化过程,通过隐转喻连续体对其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揭示...
关键词:“上” “up” 语法化 隐转喻连续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