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盛民

作品数:7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文化教育精神禅宗生命智慧中国禅宗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学术交流》《博览群书》《文史知识》《知与行》更多>>
所获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论中国古代的天下观念与王朝政治
《知与行》2016年第7期111-117,共7页郭盛民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历史诠释与文化认同问题研究"(12D031)
以"天"为核心的信仰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影响甚至决定了这一文明的发展走向,是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逻辑起点。"天下"观念和中央集权的王朝政治,是认识中国古代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对"天"的这一信仰主体的构建和...
关键词:历史 文化 天下观念 王朝政治 
先秦儒学政治伦理刍议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12期145-147,共3页李云生 郭盛民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2D031)研究成果
先秦儒学政治伦理产生于一个相对开放的历史时期,但却发展成为一种并不开放的思想体系,它植根于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耕文化,立足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取法于西周时期的礼乐精神。是中国古代政治伦理当中的主流思潮和观念,历...
关键词:儒学 政治伦理 新儒家 
中国古代的信仰精神与天下观念
《文史知识》2016年第8期67-72,共6页郭盛民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历史诠释与文化认同研究》(项目编号:12D031)的成果
“天下”是中国古代先民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总体认识,是解读中华文明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范畴,对于天下的认知,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的想象”,而且是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各民族相互交融和共同发展的历史存在,
关键词:天下观念 信仰精神 古代 中国 历史范畴 “天下” 中华文明 历史存在 
中国禅宗的教育精神与生命智慧被引量:2
《学术交流》2012年第10期209-212,共4页郭盛民 
佛教与中国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历史,既是中国古代文化重构的历史,也是禅宗在融会贯通中外世俗文化和宗教精神的基础上"中国化"的历史。它以对生命的终极关怀为切入点,试图通过对人的生命的价值体认,或者说通过对现实生命本体的意义阐释,...
关键词:禅宗 文化 教育精神 生命智慧 
关于辛亥革命的随想
《博览群书》2012年第1期126-128,共3页郭盛民 
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始于公元前841年的共和行政,史称共和元年。暴虐专横的周厉王遭到朝野上下的反抗,被迫亡命他乡。以往人们普遍认为,除了给中国的历史提供了时间坐标,这一事件本身并没有其它的实际意义。当我们把历史延伸到两干...
关键词:辛亥革命 中国历史 随想 共和行政 时间坐标 实际意义 共和体制 封建王朝 
教育史研究刍义被引量:1
《教育探索》1998年第2期57-58,共2页郭盛民 
教育史研究刍义郭盛民任何一门学科或一种理论的建设,都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都有其赖以生长的经济政治环境和文化根基。而每一种思想体系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在于对它的研究和思考,而且在于它能够为人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提供一种...
关键词:教育史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 新民主主义教育 教育体制 教育发展 中国教育 历史规律 内在联系 文化研究 近代化 
宗教性的文化与文化性的宗教——中国儒学与西方基督教别议
《文史知识》1997年第12期34-40,共7页郭盛民 
一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诸子百家,催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启蒙和思想开放的时代,但却为另一个时代输送了并不开放的思想——儒家学说。经过两千年的沿革,尤其是汉代对儒家思想的神学化和宋代的理学化,儒学逐步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
关键词:西方基督教 中国儒学 宗教性 思想启蒙 儒家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学说 春秋战国时期 文化因素 孔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