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培振

作品数:22被引量:5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牡蛎人工育苗亲贝采苗贻贝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渔业科学进展》《水生生物学报》《高技术通讯》《科学养鱼》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贻贝目软体动物分类学与系统演化研究进展
《海洋科学》2024年第8期106-122,共17页朱懿 马培振 李翠 左晨霞 王海艳 张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06080,41906083)。
贻贝目是多样化程度最高的软体动物类群之一,广泛分布于潮间带至深海等多种生境中,并因重要的经济价值、极强的演化韧性和极端环境适应能力等而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生物分类和系统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贻贝目 分类 系统演化 软体动物 
斑纹小贻贝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海洋通报》2024年第3期346-352,共7页马晓杰 左晨霞 关纯安 马培振 闫少静 朱懿 张振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D24012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06080)。
外来物种是一把“双刃剑”,对本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准确评估外来物种的营养价值是发挥其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作为近年来侵入我国东南沿海的外来物种,斑纹小贻贝(Mytella strigata)一方面威胁着本地种翡翠股贻贝的生存,...
关键词:斑纹小贻贝 外来物种 营养 食品 
斑纹小贻贝(Mytella strigata)基础生物学与生物入侵被引量:1
《生态学报》2023年第13期5251-5259,共9页马培振 左晨霞 李厚梅 王海艳 王庆恒 张振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200608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D0902100)。
生物入侵是继栖息地破坏之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第二大驱动因素。近年来,原产于南美洲地区的斑纹小贻贝(Mytella strigata)在印度-西太平洋海区被陆续报道,而我国台湾地区、广东、海南、福建、广西等省份同样发现斑纹小贻贝,且其已...
关键词:斑纹小贻贝 基础生物学 生物入侵 特征 溯源 
牡蛎礁碳源–汇功能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9
《渔业科学进展》2022年第5期115-125,共11页奉杰 张涛 马培振 白涛 徐江玲 王海艳 宋浩 赵伟 赵亮 杨美洁 胡志 周骢 石璞 胡朋朋 李海州 
十三五“蓝色粮仓科技创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D09013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06102),(31402317);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19JZZY020708);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专项经费资助项目(LJNY201704)(鲁科字〔2018〕28号);烟台市“双百计划”蓝色产业领军人才团队项目(烟发改蓝色经济〔2018〕30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资助海洋科学研究中心项目(U1406403);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创新团队项目(LMEES-CTSP-2018-1)共同资助。
针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体现了我国主动承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责任的大国担当。海洋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具有重要作用。牡蛎礁作为全球海岸带典型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碳储量和强大固碳能力。牡蛎礁在生物钙化、呼...
关键词:牡蛎礁 碳源–汇功能 储碳 气候变化 保护与修复 
三种方法诱导熊本牡蛎三倍体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水生生物学报》2021年第2期352-359,共8页李玲蔚 李海昆 于瑞海 马培振 张哲 王永旺 
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2017GHY15124);开放基金项目(KLM2017004)资助。
为获得高效的熊本牡蛎的三倍体诱导方法,分别比较了6-DMAP、高盐和低盐3种诱导方法在不同的诱导浓度(盐度)、起始诱导时间和持续诱导时间下的卵裂率、孵化率和三倍体率,同时比较了3种方法获得的幼虫的生长、存活和三倍体率变化情况。结...
关键词:熊本牡蛎 6-DMAP 高盐 低盐 三倍体率 
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与分布特征被引量:8
《海洋科学》2021年第2期11-21,共11页史会剑 李玄 王海艳 马培振 张文文 雍凡 崔鹏 吴翼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研究;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和评估项目。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现状,于2019年5月分别对建国后黄河入海口4个流路区域20个潮间带站位进行了采样调查。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5纲16目37科60种,主要优势种有托氏䗉螺(Umbonium costatum)、泥螺(Bullact...
关键词:底栖无脊椎动物 群落结构 空间分布 潮间带 黄河三角洲 
近江牡蛎和长牡蛎的配子兼容性及合子育性被引量:1
《水产学报》2020年第12期1997-2006,共10页李海昆 于瑞海 刘洋 李春华 王永旺 马培振 李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2403);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2017GHY15124)。
为了评估长牡蛎(GG)和近江牡蛎(AA)的配子兼容性和合子育性,本实验探究了盐度(16、20、24、28和32)、温度(18、21、24、27和30°C)和精子浓度(100、101、102、103和104个/μL)对受精率、胚胎畸形率和孵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盐度的增...
关键词:近江牡蛎 长牡蛎 配子兼容性 合子育性 
黄河三角洲潮间带软体动物多样性与分布格局被引量:7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0年第8期1055-1063,共9页李玄 史会剑 王海艳 马培振 张文文 雍凡 崔鹏 吴翼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研究;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和评估项目。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潮间带软体动物现状,于2018年秋季和2019年春季分别对建国后4个主要的黄河入海流路潮间带进行了采样调查。此次调查共采集到软件动物2纲11目24科45种,主要优势种有短滨螺(Littorina brevicula)、托氏螺(Umbonium costat...
关键词:软体动物 生物多样性 潮间带 黄河三角洲 
北部湾涠洲岛珊瑚礁底栖贝类的群落特征被引量:3
《海洋学报》2020年第6期62-69,共8页黄雯 温铮 胡利莎 马培振 许铭本 黄学勇 王永刚 王英辉 余克服 王海艳 
广西重大专项(桂科AA17204074);广西重点研发计划(桂科AB171290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66006、41566003);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7GXNSFAA198196)。
珊瑚礁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底栖贝类是该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类群。为了解北部湾涠洲岛珊瑚礁底栖贝类的群落现状及特征,于2015年秋季(10月)与2018年春季(5月)采用水肺潜水截线样条定量调查法对涠洲岛珊瑚礁区6个断...
关键词:涠洲岛 珊瑚礁 底栖贝类 生态指数 
中国常见贻贝基于28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3
《海洋与湖沼》2020年第3期613-621,共9页郭笳 谢慧盈 张振 胡利莎 刘玉盟 马培振 王海艳 李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6179号,41906083号;中国海域贻贝超科系统分类与关键性状演化研究;十三五“蓝色粮仓科技创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D0901303号;中国科学院战略生物资源能力建设项目,KFJ-BRP-017-40号。
贻贝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双壳纲(Bivalvia)、翼形亚纲(Pteriomorphia)、贻贝目(Mytilida)、贻贝超科(Mytiloidea),大约有400种贻贝分布在世界各地,可适应淡水、潮间带至深海多种生境。本实验以贻贝科6亚科12属28种中国沿海常...
关键词:贻贝 28S rRNA 系统发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