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巧丽

作品数:22被引量:3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思想政治工作政治社会化政治参与公民政治稳定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经济研究导刊》《理论与改革》《长江师范学院学报》《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学生诚信缺失及教育对策
《现代农业》2015年第6期93-95,共3页刘巧丽 
目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缺失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此,探索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尤为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缺失 对策 
网络政治心理与网络治理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年第5期56-57,4,共2页刘巧丽 
互联网的发展带给了我们更多的言论自由权,而在网络中网民会由于不同的原因形成不同的网络政治心理。网络政治心理会给政府和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消极的影响则会形成一些社会问题,所以政府应该采取措施进行网络治理。
关键词:网络政治心理 特征 网络治理 
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性探析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11年第6期6-6,共1页刘巧丽 李敏 
思想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明确思想政治课的育人目标定位;加大思想政治课改革力度,营造充分发挥德育功能条件;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理论联系实际;把时事政治引入课堂搞好课堂教学,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德育...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德育 实效性 途径 
新课改对教师素养的新要求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1年第6期72-72,共1页刘巧丽 李敏 
教师是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然而,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培养出来的教师距新课程的要求还有明显差距,高中政治教师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培养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新型教师刻不容缓。
关键词:教师素养 新课程改革 课改 教育培养 改革成功 高等师范 教师素质 高中政治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原因探析被引量:2
《现代农业》2011年第5期217-218,共2页刘巧丽 李敏 
责任感作为一种社会传统美德,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义务,以及与之相应的自觉态度,是个人以精神需求和人生价值的体现为主要对象的一种自我感受和内心体验,它反映着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品德。大学...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 原因 弱化 精神境界 人生价值 思想品德 小康社会 
灾后重建中青年群体政治心理引导被引量:1
《宜宾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119-121,共3页刘巧丽 
四川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当代大学生政治情感研究"(2008D07)
灾后重建中,各高校应通过正确的引导,发挥自身教育、传播媒体和政治实践的作用,将地震这一特殊事件所激发的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持久的政治心理,为灾后重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关键词:灾后重建 青年群体 政治心理 
扩大我国公民有序化政治参与的模式建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55-59,共5页刘巧丽 李敏 
四川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2008D07)
当代中国,政治参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无序参与的状态。这给政治参与的有序化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扩大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最佳模式是以"均衡、合范、可控、稳定"为内容的有序化的政治参与发展模式,即建立在公民主...
关键词:有序化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模式 建构 
德育实施浅见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1年第4期58-58,共1页李敏 刘巧丽 
在我国中学教育中,德育对学校坚持社会主义性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学校必须全面、和谐地开展各项工作,使之相互渗透和影响,形成一个知行统一的而不是脱离实际的,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而不是单纯灌输的,开放...
关键词:德育实施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思想政治课教学 学校德育工作 德智体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性质 教育格局 中学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在政治社会化中的功能探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25-26,共2页刘巧丽 
基金项目:四川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科研项目“当代大学生政治情感研究”(2008D07).
思想政治工作是政治社会化的具体实现形式,在形成政治认知、校正政治评价、培养良好的政治心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政治社会化功能需要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定位,坚持以强化政治认同、培养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及...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政治社会化 政治参与 政治稳定 
关注“留守儿童”的学科思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1年第2期60-60,共1页刘巧丽 李敏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这些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给当前的义务教育带来了很多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 科思 社会弱势群体 农村生活 父母亲 义务教育 孩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