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礼

作品数:10被引量:1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文学批评汉语言文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活动课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实践被引量:10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0期110-112,共3页张德礼 徐亚东 
南阳师范学院2008年教学研究项目:<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适应性研究>(宛院[2008]177号)
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在突出教师教育特色的同时,又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未来就业的自主选择提供适宜的空间,在统一规定的全校性通识课程之外,按专业主干课、专业拓展课和实践活动课三大类型多个层次来设置。鼓励教...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教师教育 专业主干课 专业拓展课 实践活动课 
人格面具:生命本真存在的生动写照——魏微《大老郑的女人》精神分析解读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5期39-42,共4页张德礼 
巍微的短篇小说《大老郑的女人》能够获得广泛好评并荣膺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小说生动展示了特定境遇下人生命本真存在的尴尬、无奈而又真实的现状,触及了人的生命之"疼"。大老郑和他的女人间两情相悦的"露水夫妻"关系,...
关键词:大老郑的女人 人格面具 生命本能 现实生存 人文情怀 
架起从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加强文学理论实践环节教学探索的回顾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8期57-59,共3页张德礼 
加强文学理论实践环节教学,引导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理论运用到文本解读的批评、鉴赏实践中去,就必须为他们架起一座从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而改革《文学概论》课程内容,增设《文学批评:从理论到实践》课,是一次有益的成功探索:教材选取文...
关键词: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教学改革 
实践理性:二月河历史小说的哲理意蕴被引量:2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6期52-55,共4页张德礼 
二月河的清帝历史小说能够赢得接受大众的广泛认同,缘由之一就是他在艺术与历史的有机融合中以清醒的哲理意蕴追求,突出了对人的生存与生命意义的关注,即人的实践理性精神的张扬。这种实践理性精神正是康德倡导的超越了感性欲望和个人...
关键词:二月河 实践理性 哲理意蕴 雍正皇帝 
强化教师的本科教学意识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关于中文本科教学管理的思考被引量:1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0期110-112,共3页张德礼 
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是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本科教学为主”大学更应对此高度重视。根据中文专业的课程特点,中文本科教学管理应从强化教师的本科教学意识入手,要求教师以适应本科教学的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把明晰的学科意识、...
关键词:本科教学 学科意识 科研意识 人文意识 
诗的精神是不朽的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7期41-45,共5页张德礼 
早在1796年,席勒就曾断言:"诗的精神是不朽的,它也不会从人性之中消失.除非人性本身消失了,或者人作为人的能力消失了,诗的精神才会消失."[1](页489)然而,两个世纪以后,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巨大冲击,现代传媒的快速发展,图像艺术的强力挤压...
关键词:诗歌评论 文学语言 文学阅读 文学传播 
缺失体验:二月河创作心理动因探寻被引量:5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5期61-65,共5页张德礼 桓晓虹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 (2 0 0 1BZW0 0 2 )
缺失体验是指主体对生活经历中某种需要不满足而造成的不平衡的心理体验 ,它可以成为作家投入文学创作以弥补这一缺失的心理动力。由此探寻二月河历史小说的创作历程 ,同样可以看到驱使其小说创作的心理动因 :欲望缺失的人生体验。一是...
关键词:缺失体验 二月河 创作心理 初恋情结 致仕情结 小说 
华兹华斯诗学思想简论被引量:1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57-61,共5页马焕军 张德礼 
华兹华斯诗学从维护人类天性高度来看待诗歌的作用,以一种理性的眼光来思考诗歌创作情感、想象等一些非理性因素,以一种高度的审美主体意识去关注诗歌的情感表现,想象的飞腾等本质问题,抬高了诗人主体地位,因此华兹华斯的诗学思想应该...
关键词:诗学思想 华兹华斯 情感 感受力 想象力 判断力 英国 诗歌创作 
新世纪文学批评断想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刊)》2002年第1期50-55,共6页张德礼 
回顾 2 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曲折发展的历史 ,繁荣新世纪文学批评 ,一是要寻求批评的学理化 ,希望批评家在中西文化的交融、整合中加强自身批评原理的建构 ,保持批评话语的独立规范 ,力避批评的传媒化 ;二是要提倡批评的多样化 ,在批评方...
关键词:文学批评 学理化 多样化 意气化 
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诗歌审美特征再思索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55-58,共4页张德礼 马焕军 
河南省教育厅规划项目 ( 2 0 0 0 75 0 0 2 4)
讨论浪漫主义诗歌的美学特征应从诗人本身把握。浪漫主义诗歌其情感是诗的灵魂、主题 ,是审美化、典型化的情感 ;其语言是表现性语言、非逻辑性语言。
关键词:浪漫主义 典型情感 表现性语言 19世纪 欧洲 诗歌 抒情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