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东日

作品数:27被引量:4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延边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CT数据收集脑室孤束核朝鲜族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神经解剖学杂志》《延边大学医学学报》《中华精神科杂志》《现代医用影像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断层、影像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被引量:15
《解剖科学进展》2001年第2期190-191,共2页金昌洙 韩东日 金东虎 
关键词:高等教育 教学模式 人体形态学 断层 影像解剖学 
绝望行为模型大鼠脑内fos蛋白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被引量:3
《中华精神科杂志》2000年第3期161-163,共3页郑泰吉 崔尚允 李光昭 韩东日 金昌洙 孟凡强 
目的 探讨抑郁症的神经元结构及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强度强迫游泳应激造成绝望行为 (BD组 )模型和单纯强迫游泳模型 (对照组 )大鼠 (Wistar系雄性 ,体重 16 0~ 180g)各 10只 ,在其端脑、间脑、中脑和脑桥切片上各做抗fos蛋白免...
关键词:抑郁症 神经元结构 BD C-FOS蛋白 大鼠 
小脑延髓池安全穿刺深度的CT研究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0年第3期203-204,共2页金昌洙 金东虎 韩东日 
目的 研究小脑延髓池安全穿刺深度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CT测量50例(男30,女20)头颅小脑延髓池安全穿刺深度和头最大长、眉间点至枕外隆凸点长,作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 小脑延髓池安全穿刺深度为男3834±369mm,女3553±339mm,由头...
关键词:小脑延髓池 CT 数据收集 安全穿刺深度 
对小脑延髓池与头面部测量项目相关关系的CT研究及临床应用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0年第1期22-23,共2页金昌洙 金东虎 韩东日 李光昭 罗昌福 
[目的 ]研究小脑延髓池与头面部测量项目的相关关系及临床应用 .[方法 ]应用CT测量 30例头颅小脑延髓池深度和头最大长、眉间点 枕外隆凸点长 ,并作了相关和回归分析 ,推导出由头面部测量项目推算小脑延髓池深度的回归方程 .[结果 ]小...
关键词:小脑延髓池 头面部测量 CT 相关关系 临床应用 
顺应现代医学发展加强断层影像解剖学
《解剖科学进展》1999年第2期190-191,共2页金昌洙 金东虎 李光昭 韩东日 
断层影像解剖学是断层解剖学与影像解剖学的合称,是针对影像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等学科的需要而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基本功能变化规律的科学。70年代以来,随着四大影像医学、介入医学、立体超声、磁共振血管造影等现代化诊治手段在...
关键词:断层影像解剖学 CT NMR 成像 
国人蛛网膜下池的CT观测被引量:7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9年第3期173-174,共2页韩东日 金昌洙 沈海今 李光昭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池大小随年龄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延边地区311名健康成人(男192、女119名)的头部CT片进行了5种蛛网膜下池测量,并做了方差分析和u检验。结果50岁以前测量值的差异无显著性,50岁以后大脑纵...
关键词:蛛网膜下池 大脑纵裂池 大脑外侧窝池 CT 
大鼠孤束核内TH能神经元和NPY能神经支配
《河北医学》1999年第1期7-10,共4页李光昭 金昌洙 韩东日 金奎龙 姜重健 
目的和方法:本文用双重免疫染色包埋前免疫电镜法,在光镜和电镜水平,观察了大鼠孤束核内NPY神经元分布及NPY神经末稍与儿茶酚胺能神经元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在大鼠孤束核嘴尾侧全区内见到中型的圆形或卵圆形的NPY阳性神...
关键词:孤束核 酪氨酸羧化酶 神经肽Y 免疫电镜 
胃肠道伤害性刺激诱导大鼠孤束核、视上核、室旁核内FOS蛋白的表达被引量:2
《解剖学杂志》1998年第4期317-320,共4页李光昭 韩东日 初春平 崔尚允 
用抗FOS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胃肠道伤害性刺激诱导大鼠孤束核、视上核、室旁核内c-fos的表达,并结合抗TH免疫双重染色技术,探讨孤束核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与FOS蛋白的关系.结果表明:FOS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孤束核的连合亚核、内侧亚核以及...
关键词:胃肠道 孤束核 下丘脑 大鼠 刺激 视上核 室旁核 
局解与断层、CT解剖学三结合的教改体会被引量:3
《解剖学杂志》1998年第3期277-278,共2页金昌洙 韩东日 李光昭 崔尚允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的基础医学的改革,对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影像诊断学的迅猛发展和四大影像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及普及,使诊断学的水平达到飞跃性的高度,也对局解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
关键词: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 断层解剖学 CT解剖学 教学 
国人脑室CT测量值的年龄性变化被引量:6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8年第6期405-406,共2页金昌洙 韩东日 刘旭升 
目的:探讨脑室CT测量值的年龄性变化。方法:对500名健康成年国人的头部CT片进行了脑室的测量,测量项目为5项,做方差分析和U检验。结果:20~50岁脑室CT测量值的差异无显著性,50岁以后脑室CT测量值明显增加。结...
关键词:数据收集 CT 脑室 年龄性变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