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超青

作品数:22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女性剧作宋代《金光大道》悲剧意识《艳阳天》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国际汉语学报》《戏剧艺术》《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福建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戏曲史视域中的女丑形象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113-120,共8页潘超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7ZDA242)。
作为最古老的戏剧形象,女丑根源于久远的巫觋文化,随着戏剧从宗教仪式向通俗文艺发展而逐步形成角色类型,稳定地以一种诙谐形象出现在各种戏剧作品中。宋元时期是女丑确立为形象类型的关键时期,在蓬勃的市民文化的影响下,宋杂剧的诙谐...
关键词:戏曲史 女丑 宋元时期 市民文化 
新时期汉语国际教育的探索与思考——首届汉语教学研究论坛综述
《海外华文教育》2019年第5期3-5,共3页潘超青 
为了推动汉语国际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促进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促进海内外汉语教学领域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和合作,2619年5月27日至28日,由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和普渡大学联合举办的首届汉语教学研究论坛在厦门大学海外教...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教学研究 中国港台地区 普渡大学 严谨治学 领域专家 学术交流 人才培养 
以戏剧传播研究探究民族记忆内化的脉络——评郭玉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的戏剧传播研究》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126-128,共3页潘超青 
郭玉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的戏剧传播研究》一书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戏剧改编与传播的专著,在从民间传说到戏剧的转换和传播的立体模式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一是建基于四大民间传说的庞大改编戏剧文本群,研究传说与戏剧的...
关键词:中国四大民间传说 戏剧 传播 优秀文化 
宋元节日文化与元杂剧孙悟空形象的塑造被引量:1
《戏剧艺术》2018年第3期96-106,共11页潘超青 
本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T2013221012).
西游故事世代累积,吸纳了多种文化资源和民间传统的影响。在孙悟空形象发展演变过程中,元代是重要的转折期。元代前只见一心护佑唐僧的猴行者形象,而元末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则塑造出一个诙谐滑稽、个性鲜明的孙悟空形象,构成形象的...
关键词:宋元时期 节日文化 元杂剧 孙悟空形象 诙谐性 反叛性 驱邪性 
民初通俗文学语言白话化进程与戏剧语言更新
《国际汉语学报》2018年第1期183-195,共13页潘超青 
2016年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FJ2016B273);2016年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AS160003)的支持
在"五四"白话文运动倡导之前,民初的通俗文化领域早已广泛地使用白话进行写作,通俗文学作者多身兼数职,在创作、翻译、文艺跨领域的写作中运用相似的语言方式,融汇于跨文体的创作中,直接推动了同属通俗文化的早期戏剧获得白话语体剧...
关键词:通俗文学 白话 戏剧语言 
宋代俳谐文学与民间文化之关系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177-182,共6页涂平 潘超青 
俳谐文学可以上溯到春秋时期,在两宋期间形成一股创作浪潮,这与宋代民间文化的崛起紧密相关,以杂剧为代表的宋代民间谐趣文化深刻影响了文人的创作理念,使之对诙谐俗趣的认可从生活层面上升到文化层面。然而,顺应文化潮流的文人内心却...
关键词:宋代 俳谐文学 民间文化 雅俗 
历史视域下的伦理感怀与人文意识——叶广芩写作的多维度观照被引量:1
《民族文学研究》2016年第5期155-163,共9页潘超青 
由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叶广芩文集》九卷本,全景式地展现了叶广芩的创作实绩。叶广芩的创作题材跨度大,内容丰富,古今、中外、城乡、人与自然等很多题材都被纳入其中。纵观其创作,始终基于弱者的立场,无论表现什么样的内容,总有一个...
关键词:《叶广芩文集》 历史视域 伦理感怀 人文意识 
论元曲对宋代诙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被引量:2
《戏剧艺术》2015年第6期43-51,共9页潘超青 涂平 
诙谐文化历史悠久,文学史上不乏以滑稽、幽默来增添文学趣味的佳作,但纵观历代文学,只有元代戏曲将诙谐发展成了一个时代文艺代表性的审美风貌。本文试图从诙谐文化发展的脉络中探究元曲诙谐特质的由来,分析其作为一种异于主流审美的艺...
关键词:元曲 宋代诙谐文化 继承 发展 
说说《诗经》中的“弄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152-154,共3页潘超青 
厦门大学哲学社科"繁荣计划"
《诗经·小雅·斯干》有云:“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诗经时代已经出现了男女贵贱的差别,男孩把玩的是玉质礼器,女孩却只能弄“瓦”。“璋”是“半圭”,相对明确...
关键词:《诗经》 《毛传》 小雅 
略说唐代诗文中“床”之“桌”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142-144,共3页潘超青 
中国古人席地而坐,“床”是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唐代诗文中,“床”既可解释为传统的坐卧用具,也有用以安置器物的承放含义,在一定语境下亦可释为井边围栏,含义多样。
关键词:“床” 诗文 唐代 文学作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