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侠

作品数:6被引量: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安体育学院人文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山水游记《水经注》南北朝文学化水化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江汉论坛》《乐山师范学院学报》《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论佛禅质素和晚明文学演进之思想脉络
《江汉论坛》2010年第11期89-93,共5页杨遇青 王娟侠 
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明代关陇学术与文学思想的演进"(09YJCZH099);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关陇学术与中晚明文学的地域位移"(2010JK284)阶段性成果之一
从李贽到袁宏道、袁中道,再到钱谦益,是晚明文学思想演进的主脉。晚明文人扬弃儒教,崇尚禅风,李贽的童心说以真空说为基础,内涵无相、无念、无住的禅宗要义;袁宏道的性灵说以童子情趣为范式,濡染着冲决束缚的狂禅色彩;钱谦益藉教悟宗,...
关键词:晚明文人 佛禅思想 真空 童子 藉教悟宗 
略论南北朝地志的山水化与文学化被引量:4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40-43,共4页王娟侠 杨遇青 
游记书写形态的早期渊源是史学中的记与志,但地志的山水化与文学化是永嘉以后士人对山水美重新发现的结果。从东晋罗含《湘中记》开始,地记作者创作了大量的山水名篇,继之以袁山松的《宜都记》与盛弘之《荆州记》,形成了自然山水的新取...
关键词:山水游记 南北朝地志 《水经注》 山水化 文学化 
“得时无怠”与法后王——从时间维度对李斯政治哲学的解读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11-13,共3页杨遇青 王娟侠 
李斯的政治思想是在“得时无怠”的时空截面和厚今薄古的时间流程中完成的。“得时无怠”是对当下的时间片断的重视和把握;薄古厚今是“得时无怠”从纵向的时间过程中逻辑地发展出的历史观念。在此基础上,李斯明确地反对“师古”,倡导...
关键词:李斯 得时无怠 厚今薄古 法后王 
论东晋庐山佛教和山水游记的发展被引量:2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17-19,共3页王娟侠 杨遇青 
佛学对东晋山水审美意识与山水游记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以慧远为首的诸道人以佛眼看庐山,形成较为集中的游记创作群作。其作品融铸了大自然的生命活力和佛理的空明玄寂,体现出玄理与地志的双重影响,可视为游记成熟的标志。宗炳对山...
关键词:庐山佛教 山水游记 慧远 宗炳 审美观照 
《淮海词》的心灵意蕴和审美特征论略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38-42,共5页杨遇青 王娟侠 
《淮海词》主要继承了花间词风对心灵意蕴的摹写,折中借鉴,独辟蹊径。一是在构筑意境时,虚化外在的景与物,突出心境与感觉;二是词中的风物被淡化了事实意义,烙上了凄婉哀怨的主观印记;三是依据感觉和情意的流转布局,将不断变幻的时空、...
关键词:淮海词 秦观 花间词 心灵意蕴 婉约 
试论中国古代神话对《西游记》形象塑造的影响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50-53,共4页王娟侠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神话的晚期杰作,广泛汲取和融化了远古神话的基本素材和精神资源,特别是将动物的形象气质、人的精神和神的超自然力结合起来,对人物神性铺张渲染,塑造出了生动的艺术形象。同时,《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空灵化倾向...
关键词:神话 形象塑造 三位一体 神性 空灵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