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英

作品数:30被引量:7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曼斯菲尔德《在海湾》高校英语专业温特森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山东文学》《理论界》《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石神》中的关系式爱情与人机共在想象
《外国文学研究》2022年第3期80-88,共9页王素英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德里达文学批评的性质特点研究”(21FWB078);河北师范大学社科基金项目“珍妮特·温特森作品中的爱及其世界主义想象研究”(s2017Y01)。
珍妮特·温特森的小说《石神》描写了智人种比莉·克鲁索与机器人种斯派克之间的跨种之爱故事,表达了以爱干预人类对世界的重复性毁灭的希望。小说中的人机跨种之爱以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性形式体现了让-吕克·南希意义上在距离中接近的共...
关键词:珍妮特·温特森 《石神》 关系式爱情 人机共在 
“一部自己的《圣经》”、一个“异托邦”--珍妮特·温特森《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的另类空间解读
《当代外国文学》2020年第2期55-61,共7页王素英 
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8WW005)的阶段性成果。
当代英国著名作家珍妮特·温特森以其处女作《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一举成名。作者将《圣经》作为基础文本纳入小说中,同时又对其作为权力话语的权威性进行挑战和颠覆,书写了"一部自己的《圣经》"。这部温特森"自己的《圣经》"通过童话...
关键词:珍妮特·温特森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圣经》 异托邦 
“雌雄同体”神话重写与后现代伦理叙事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73-80,共8页王素英 
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薇拉·凯瑟小说的多重主题及审美现代性研究”(HB18WW005);河北师范大学社科基金项目“珍妮特·温特森作品中的爱及其世界主义想象研究”(s2017Y01)。
当代英国作家珍妮特·温特森的小说《苹果笔记本》改写了传统的1+1=1的“雌雄同体”神话,创造了1+1=4的后现代伦理“雌雄同体”模式。在小说的叙事中,结构关系中的现实与想象之间,时间关系中的当下与历史之间,空间和文化关系中的本土与...
关键词:珍妮特·温特森 《苹果笔记本》 雌雄同体 叙事 后现代伦理 
伍尔夫的“疯狂”:本真、阈限、恐惑、卑贱被引量:1
《社会科学论坛》2017年第9期80-91,共12页王素英 
弗吉尼亚·伍尔夫一生与"疯狂"相伴。导致其"疯狂"的因素有多种说法。但问题是,"疯狂"作为人的一种精神现象,其形成必定需要某些内在的深层作用机制。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深层机制使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了伍尔夫一生的反复"疯狂"呢?...
关键词:疯狂 本真 阈限 恐惑 卑贱 
“恐惑”理论的发展及当代意义被引量:21
《当代外国文学》2014年第1期131-139,共9页王素英 
"恐惑"理论已经在当代西方文学和文化理论界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该理论的形成主要归功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于1919年发表的散文《论恐惑》。该文在发表之初未得到足够重视,但自1970年代开始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思想家、批评家和理论...
关键词:恐惑 心理分析 美学 存在论 审美现代性 
从《在海湾》看曼斯菲尔德小说的叙事话语模式被引量:1
《作家》2012年第12期69-70,共2页王素英 
2011年度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中的对话与复调特征”资助(项目号:HB11WX010)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中对情绪和气氛的创造与渲染与其独特的叙事话语模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本文试以《在海湾》为例,分析曼斯菲尔德小说中"多语共存"式的叙事话语模式,进而说明这种话语模式是小说创造情绪、渲染气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在海湾》 叙事话语模式 对话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中的对话与复调特征——以《在海湾》为例被引量:1
《理论界》2012年第9期114-116,共3页王素英 
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中的对话与复调特征研究>(HB11WX010);2010年度河北师范大学基金项目<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的叙事与文体研究>(W2010Y12)资助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小说有其独特的叙述技巧,其篇幅较长的几篇中短篇小说呈现出明显的对话与复调性,小说在叙述中所具有的对位结构及双声性符合巴赫金对复调小说的概念范定。文章以她后期出版的小说《在海湾》为例,从对位与双声性两...
关键词:曼斯菲尔德 《在海湾》 复调 对位 双声性 
探讨口译中“大数字”的英汉转换技巧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9期149-150,共2页龙丽伟 王素英 
河北省教育厅项目(SZ2011304)阶段成果;河北师大教务处项目"顶岗实习与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成果
大数字的英汉互译是口译界的一大难题,也是口译教学的重点。本文以新闻媒体、会议口译等真实材料中的常见大数字为例,强调针对不同类型的英汉大数字,快速口译的英汉转换技巧也不同。
关键词:口译 大数字 转换策略 
《在海湾》的“复调”叙事
《北方文学(中)》2012年第5期37-38,共2页王素英 
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中的对话与复调特征研究》(HB11WX010);2010年度河北师范大学基金项目《凯瑟淋·曼斯菲尔德小说的叙事与文体研究》(W2010Y12).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小说有其独特的叙述技巧,其篇幅较长的几篇中短篇小说呈现出明显的对话与复调性。《在海湾》是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后期完成的一篇中短篇小说,该小说独特的多重视角叙述具有热奈特意义上的“复调”叙事特征,全面...
关键词:曼斯菲尔德 《在海湾》视角转移 复调 
“洪水”般的工业革命:毁灭与再生——《弗罗斯河上的磨坊》的“洪水”结局新解被引量:1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0年第2期95-104,共10页王素英 
河北师范大学学科建设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0901020
乔治·爱略特的小说《弗罗斯河上的磨坊》结尾的"洪水"意象一直是学者们评论的焦点之一。兄妹俩为何在洪水中和解的问题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但大家的看法见仁见智,至今难有定论。本文把小说放在工业化这一时代背景下进行考察,...
关键词:工业革命 洪水 毁灭性 再生性 重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