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军

作品数:19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道家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元小说论文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四川戏剧》《河北学刊》《东方丛刊》《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湛江师范学院校科研和教改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情生于文”和“意随笔生”
《中国韵文学刊》2013年第4期69-75,共7页赵志军 
谢榛认为,标志着诗歌独特性的"辞后意"是"情生于文"和"意随笔生"的结果。从语言建构论角度看,"情生于文"一方面指传统文学语言对诗人情感经验的建构,另一方面更指诗人创作过程中的"意随笔生",即语言的创造生成作用。从这一角度看,谢榛的...
关键词:情生于文 意随笔生 谢榛 
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和文化的自觉——论王蒙的语言观
《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1-6,共6页赵志军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自觉和对语言不及物性的切身体会是导致王蒙走向语言自觉的原因。这种语言自觉其实是一种文化自觉,因为王蒙认为,语言是不及物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念积淀在民族语言之中,并通过语言塑造后人,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成...
关键词:王蒙 语言的自觉 文化的自觉 
化雅为俗:世俗文化时代的文学演变途径——以《夹竹桃》为中心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36-42,共7页赵志军 钟欣 关玉玲 
化雅为俗是与化俗为雅相对的一条文学演变发展途径,这一文学演变发展途径在世俗文化繁荣的时代最为明显。在世俗文化繁荣的时代,世俗文化的代表们往往以通俗文学的价值观念和标准改造高雅文学,试图从俗文学角度重新定义和建构文学,以巩...
关键词:化雅为俗 冯梦龙 《夹竹桃》 
试论《牡丹亭》中爱情的前因与后果被引量:1
《四川戏剧》2009年第1期41-46,共6页赵志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文论纲目体系研究"(项目号:07BZW003)研究成果
关于《牡丹亭》中的爱情,学术界虽然已经从多方面展开了论述。但在所有论述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却被忽略了,即杜丽娘在见到真正的柳梦梅之前,已堕入情网中,并因此命丧黄泉。从现实的角度看,一种没有真实对象的爱情是不可想象...
关键词:《牡丹亭》 爱情 学术界 柳梦梅 杜丽娘 汤显祖 论述 想象 
浅谈韩少功中长篇随笔体小说
《文艺争鸣》2008年第12期148-151,共4页赵志军 
韩少功是一位智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的著作所表现出来的理性主义精神,这种理性主义精神表现在他对人类知识的一种有限度和谨慎的怀疑主义态度,表现在他观察感受世界的那种多元主义的散点透视。韩少功的这种智者的理性主义精神决...
关键词:韩少功 随笔体 小说 长篇 理性主义精神 《马桥词典》 怀疑主义 人类知识 
论文学语言的审美文化构建功能被引量:2
《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1期169-173,共5页赵志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BZW003)
从文化语言学角度看,语言不仅仅是表达的工具,更是文化的主要载体。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构建着后人的主观经验和文化世界。如果说,民族语言积淀着民族的文化和世界观并以此构建民族成员的文化和世界观的话,那么,民族的文学语言主要积淀...
关键词:文学语言 构建功能 审美文化 浑厚自然 
守护常识的老人——张中行论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72-77,共6页赵志军 江雅薇 
与其说张中行是国学大师,是哲学家,不如说他是守护常识的睿智老人。他所守护的是常人的常情与常识,是文学和学术的常识。通过其著作,他区分了两个层次的常情和常识:一是作为第一天性的天命之性(食色等),二是作为如何对待天命之性的文化...
关键词:张中行 常识 鸟托邦 
儒家自然范畴的美学内涵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21-26,57,共7页赵志军 
由于中国古代社会世俗政治权力高于宗教权力,儒家文化和中国古代所有的文化形态一样,以自然作为其人为文化价值设定的不证自明的最后根据,使本来人为设定的文化价值自然化。儒家文化自然化表现为内向和外向两条路径。内向路径认为人的...
关键词:儒家 自然 天地境界 
中国话语与中国学术(系列笔谈之文学篇)被引量:1
《河北学刊》2005年第1期117-121,共5页刘士林 赵志军 程相占 
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语言学转向"这个概念开始进入中国学术界。当时人们的理解是,它意味着当代西方哲学在研究对象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存在哲学关注的"生命经验"转向了语言符号本身。但由于种种历史的与学理的原因,对它的批判与否...
关键词:文学界 先锋派 文学研究 生命经验 虚构 作家 阐释 中国学术 游戏 重大 
语言本体论视野中的中国文学研究话语被引量:1
《河北学刊》2005年第1期121-124,共4页赵志军 
一自近代以来,向来有着十分强烈的民族文化优越感和自豪感的中国人普遍陷入了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基于落后的经济和军事现实,为了富国强兵,中国人以一种夸父追日般的执著精神,追逐西方的"先进"文化,急切地与西方的"先进"文化接轨...
关键词:中国文学研究 尴尬 语言本体论 追求 话语 现实 执著精神 自豪感 优越感 自卑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