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其林

作品数:92被引量:222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阿格妮丝·赫勒布达佩斯学派美学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卢卡奇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霍英东教育基金霍英东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公共阐释论的演变、张力和裂痕被引量:1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18-27,共10页傅其林 
在《公共阐释论》一文中,张江针对公共阐释论提出了新概念,推进了中国阐释学的体系构建,展开了对当前现实文化的新批判。这种演变是公共阐释论走向成熟的标志,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阐释学的新发展。张江的公共阐释论内含人文性与科学性、非...
关键词:公共阐释 理论张力 理论裂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历史与现实被引量:4
《江西社会科学》2023年第7期5-12,F0002,206,共10页傅其林 
习近平关于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概括以及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论述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历史与现实的讨论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与智慧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力...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全人类共同价值 可交往性 
学术前沿研究助推川大马克思主义文论课程建设——四川大学傅其林教授访谈
《华中学术》2023年第1期25-29,共5页谭月嫄 傅其林 
从20世纪初开始,四川大学就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传播事业。20世纪七十年代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开设了马克思主义文论课程,教学传统延绵40余年从未中断。在课程开设过程中,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逐渐提炼出自己的特色:一是注重把研...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论 教学传统 四川大学 教师团队 思想品格 马克思主义传播 国际视野 中外合作 
论所罗门·马库斯的数学诗学
《符号与传媒》2022年第2期1-14,共14页傅其林 魏小津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欧马克思主义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15ZDB022)阶段性成果。
本文探索罗马尼亚著名的数学家、符号美学家所罗门·马库斯所提出的数学诗学,从理论基础、文学的数学模型构建、诗歌语言的数理分析等维度论述其关键问题,挖掘其从数学角度推进符号美学的独特贡献。本文认为,马库斯以数学思维方式对诗...
关键词:所罗门·马库斯 数学诗学 模型 诗歌语言 
强制阐释论的新理据及其悖论被引量:3
《文艺理论研究》2022年第5期122-128,共7页傅其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文艺理论基本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8VXK007]的阶段性成果。
张江的《再论强制阐释》一文试图回到阐释学的元问题,进一步澄清强制阐释的内在理据,从而为当代中国阐释学奠定更为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此文没能有效地解决强制阐释的困惑,它提出的建构性策略反而使其陷入悖论之中。阐释学的未来不仅...
关键词:阐释学 强制阐释 元问题 悖论 
论托尼·本尼特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批判被引量:2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37-42,共6页罗干松 傅其林 
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学者托尼·本尼特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进行了反思和批判,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哲学基础上背离马克思主义,在文学观念上犯了逻辑错误,在批评实践上局限于形式批评。这在一定程度上切中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关键词:托尼·本尼特 西方马克思主义 文艺理论 
文学阐释学的基本形态被引量:1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29-44,共16页傅其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VXK007)。
文学阐释学体现出多元的丰富形态:文学注释学以意义的原义为旨趣,普遍阐释学追求浪漫主义的精神生命与认识论的普遍规则性,现象学阐释学关注本体论与语言本体论,批判阐释学强调解释的伦理政治,后现代主义阐释学则张扬话语的激情式延异...
关键词:文学注释学 普遍阐释学 现象学阐释学 批判阐释学 后现代阐释学 
马克思主义审美需要论及其对文学研究的启示被引量:2
《中国文学批评》2022年第2期60-68,M0004,共10页傅其林 
马克思主义美学以人的需要及其发展为出发点,形成了系统的审美价值与审美功能论,对文艺与审美现象具有深刻的阐释力,促进了审美与人自身的完善和社会良善发展的积极融合。马克思主义审美需要体现了感性与理性的融合,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精神需要 审美需要 文学需要 
试论卢卡奇第1’信号系统与艺术符号机制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75-80,共6页向光辉 傅其林 
卢卡奇晚年著有《审美特性》一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思想,在批判吸收巴甫洛夫反射学说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原创性概念——“第1’信号系统”。以往的研究者大多只把第1’信号系统视为一种审美心理机制,故而未能充分揭示其意义。...
关键词:卢卡奇 第1’信号系统 艺术符号机制 艺术语言 二重性 
日常生活革命与赫勒伦理美学问题被引量:2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1-7,共7页傅其林 刘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欧马克思主义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15ZDB022)。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美学呈现出日常生活批判的理论向度。赫勒对日常生活的批判,关联着马克思关于解放感性主体的思想,也与当代左翼思想家的感性政治学有所呼应。赫勒的日常生活批判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以哲学人类学的理论方法,深入分析日常...
关键词:日常生活 伦理美学 赫勒 情感 个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