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振琦

作品数:10被引量:2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汉画河南板头曲舞蹈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南都学坛》《戏曲研究》《中国音乐》《史学月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汉代巫舞的基本类型和形式被引量:1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6期23-26,共4页冯振琦 
汉代是巫术盛行的时代,舞蹈是巫师在巫术祭祀活动的重要形式。巫师祭神时所跳的迷狂歌舞,可以与"无形"的神灵相通感,制造神秘、灵验等气氛,从而达到"通神"、"娱神"的目的,祈求福瑞或祓除不祥或辟除疫鬼。巫舞的基本类型和形式有逐除疫...
关键词:汉代 巫术 巫舞 大傩 祭神祀祖 祓禊祭 雩祭 
中原弦索调与弦索腔辨疑被引量:3
《戏曲研究》2010年第1期322-332,共11页冯振琦 
在中国戏曲史上,经常有"弦索"及有关名称出现,有代表乐器或器乐曲名的"弦索";代表明代俗曲的"弦索调";也有代表清代小戏"弦索调时剧";更有代表弦索俗曲派生出的戏曲剧种的统称"弦索腔"。但是内涵不一,互有混淆。
关键词:弦索调 戏曲剧种 中国戏曲史 山坡羊 辨疑 百戏竹枝词 打面缸 女儿腔 弦子腔 戏曲声腔 
汉画舞蹈的愉悦功能被引量:2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5期16-17,共2页冯振琦 
汉画表现了汉代长袖舞、盘鼓舞、巾舞、剑舞、舞等多种舞蹈形式,反映了汉代舞蹈柔美轻捷、刚健雄壮、开朗明丽的艺术特色,以精湛的技艺、妩媚的形象、优美的造型和丰富的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具有陶冶情操和愉悦人心的功能。
关键词:汉画 舞蹈 技艺 形象 愉悦 
汉画乐舞的娱神功能被引量:1
《史学月刊》2006年第8期121-122,共2页冯振琦 
关键词:乐舞 汉画  墓葬制度 具体表现 祭祀习俗 主要功能 汉代 画像 葬俗 
南阳民歌调式结构被引量:1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106-109,共4页冯振琦 
民歌是最古老的艺术艺术形式之一,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它是经过世世代代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在劳动中集体创作,在实践中不断修改、提炼而流传于后世的。南阳民歌丰富多彩,故有"音乐之乡"之称。南阳民歌的调式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区域以及传...
关键词:南阳民歌 结构形式 风格特点 调式分析 
河南板头曲《高山流水》探源被引量:8
《中国音乐》2005年第3期113-114,120,共3页冯振琦 
河南板头曲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乐种之一,《高山流水》是它的主要代表性曲目。《高山流水》是以河南民间乐曲《老八板》为母体,经过不断衍变及众多优秀民间器乐演奏家不断完善而形成的。
关键词:河南板头曲 《高山流水》 民间音乐 《老八板》 
谈音乐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共性被引量:7
《艺术教育》2005年第1期58-59,共2页冯振琦 
音乐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在思维的本质上,思维的途径与方式上和思维的外在特征上都有相似之处,两者的趋向与目标.功效与意义更有广泛的同一性。发掘音乐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内联和外延,归结两种思维的内在关系和互动作用,将有效地开发...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 音乐教育 途径 共性 互动作用 趋向 方式 音乐思维 外延 同一性 
汉画的乐舞艺术被引量:1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6期26-27,共2页冯振琦 
汉画像石(砖)中有丰富的反映歌唱形式、乐器种类及功能、舞蹈的类型及特点等音乐舞蹈艺术的图像,挖掘、整理这些静态的文化遗产,将有助于对民族音乐、舞蹈传统的守护与研究。
关键词:汉画 歌唱形式 乐器种类 舞蹈 音乐学 
南阳大调曲与河南板头曲的渊源关系被引量:4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7期92-93,共2页冯振琦 
南阳大调曲曲牌《软诗篇》与河南板头曲之间在音乐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在板头曲内有一个以《软诗篇》为母体的体系。南阳大调曲的曲式结构、调式及风格特点对形成河南板头曲这一乐种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南阳大调曲 河南板头曲 《软诗篇》 曲式结构 调式 
南阳汉代“乐舞”的音乐美学探微被引量:1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13-14,共2页冯振琦 
汉代是封建社会的兴盛发展时期 ,而汉代的乐舞技艺已达到出神入化、引人入胜的境界。反映在音乐美学方面主要有 :一是总结先秦融汇各家 ,既有以道家音乐美学思想为基础 ,糅合儒家、阴阳家的《淮南子》 ,又有以儒家音乐美学为基础 ,糅合...
关键词:汉代乐舞 音乐美学 南阳 淮南子 乐记 "天人合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