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恩

作品数:9被引量:2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更多>>
发文主题:BTT导弹数字仿真逆控制层次分析法空袭目标更多>>
发文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电信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发文期刊:《电力科学与工程》《中国新通信》《航空计算技术》《航空兵器》更多>>
所获基金: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基于神经网络的BTT导弹逆控制方案设计被引量:1
《上海航天》2010年第2期29-33,共5页王强 王晓恩 杨志峰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51431040203JB3201)
对基于神经网络的倾斜转弯(BTT)导弹逆控制进行了研究。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结构和最近邻聚类算法,对导弹系统逆动力学系统进行动态模型辨识,以辨识模型为控制器与BTT导弹控制系统串联构成动态伪线性系统;用逆系统法设计了一种用...
关键词:BTT导弹 RBF神经网络 逆控制 在线自学习 最近邻聚类算法 
红外热像仪在喷焰羽流微波衰减测试中的应用
《宇航计测技术》2009年第1期7-10,共4页谢志刚 王晓恩 邓明纫 陈云梅 马红梅 
基于发动机喷焰羽流对微波信号衰减的机理和等离子体的电子碰撞速度和电子数与温度的关系,根据喷焰羽流的红外图像,可以将喷焰羽流分成几层。通过透镜天线和对衰减多通道同时测试的方案,可以得到喷焰羽流衰减分布,并计算微波信号不同角...
关键词:羽流 衰减 红外成像 
基于云重心评价法的空袭目标威胁程度评估被引量:16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9年第2期354-356,共3页陈晨 王强 王晓恩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编号:(51431040203JB3201)
传统的空袭目标威胁度评估一般采用定性评估方法,而对于精确的定量评估,目前尚缺有效的方法;云理论是一种用于处理不确定性和含糊性知识的数学工具,可实现概念与数据之间的相互转换;针对空袭目标威胁度的问题,论文通过确定空袭目标威胁...
关键词:云理论 云重心评价法 层次分析法 空袭目标 威胁评估 
OpenGVS中三维云的快速模拟
《航空计算技术》2008年第6期84-87,共4页陈晨 王强 王晓恩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51431040203JB3201)
三维云的模拟可以大大提高飞行模拟器视景的逼真度,粒子系统又是模拟三维云的有效方法。介绍了三维视景中模拟三维云的几种常用方法,分析了OpenGVS中仿真云的局限性以及粒子系统模拟三维云的优点,在分析粒子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Op...
关键词:三维云 粒子系统 视景 
多目标攻击的制导律研究被引量:1
《航空兵器》2008年第5期18-20,共3页王强 王晓恩 
研究了多目标攻击过程中导弹的制导问题。根据随机系统次最优控制理论设计出一种导引律,它利用变增益扩展卡尔曼滤波技术估计出目标状态信息,根据目标状态信息来决定导弹控制量的输入,控制导弹飞向所选择的目标。数字仿真表明了该导引...
关键词:多目标 制导律 变增益扩展卡尔曼滤波 
感应电机定子绕组缺相故障的模型仿真被引量:3
《电力科学与工程》2008年第9期1-4,共4页王强 王晓恩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51431040203JB3201)
在三相感应电机运行的各种故障中,绕组缺相故障的发生率较高,其主要包括供电电源一相断路和定子绕组一相断路,而这类故障通常不容易观测和诊断。基于感应电机的数学模型,以MATLAB/SIMULINK为工具对电机定子绕组故障瞬变过程进行了建模...
关键词:感应电机 定子绕组缺相故障 数字仿真 故障分析 
神经网络PID算法在BTT导弹度控制中的应用被引量:3
《航空计算技术》2008年第4期1-3,7,共4页王强 陈晨 王晓恩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51431040203JB3201)
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PID的控制系统,为缺乏精确数学模型的非线性对象——BTT导弹,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控制方案。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可实现导弹三通道的解耦控制和输出渐近无差跟踪,可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BTT导弹 神经网络PID 数字仿真 
BTT导弹的神经网络逆系统方法控制研究被引量:1
《航空兵器》2008年第2期8-10,共3页王强 王晓恩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51431040203JB3201)
提出一种BTT导弹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神经网络逆系统方法。从理论上证明了该控制方法可实现导弹三通道的解耦控制,输出渐近无差跟踪。为了验证控制方案的有效性,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在BTT导弹控制系统设计中,神经网络逆系统方法...
关键词:BTT导弹 神经网络 逆控制 
移动IPv6技术探析
《中国新通信》2007年第19期66-71,共6页苗晓宁 王晓恩 
本文简要介绍了移动IPv6的背景,在此基础上给出了IPv6下移动IP的工作流程、"三角路由"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探讨了相关的一些关键技术和安全考虑等。最后,进一步讨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移动IP IPV6 IPSEC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