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萍

作品数:8被引量: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鸡西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品德两课教学促进大学生学生思想工作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发文期刊:《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绥化学院学报》《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关于高职高专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框架的整体思考被引量:2
《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第13期152-152,共1页曲成 刘丽萍 
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框架应该是,教学与教育想结合;教育与管理想结合;教育与学生实际需要想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想结合;教育与心理健康想结合;教育与环境教育想结合;身教与言教想结合。本文就此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管理 心里健康教育 
大学生生命教育探讨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年第6期11-12,共2页刘丽萍 
生命教育是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的过程及生命的意义才能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关键词:生命教育 大学生 
研究性教学理论在“两课”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4期100-101,共2页刘丽萍 
分析了在“两课”教学中研究性教学理论提出的可行性、特点及要遵循的原则,重点探索了研究性教学理论在高校“两课”课教学实践中的尝试过程以及对这一理论的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 自主学习 
关于高校思想品德教学隐性课程开发的思考被引量:1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95-96,共2页刘丽萍 
高校思想品德教学隐性课程的开发,是当前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重视不够,使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出现了死角,影响了大学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本文重点谈隐性课程开发的意义。
关键词:思想品德 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 
论社会转型期高职高专学生思想品德多元化的成因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85-87,共2页刘丽萍 
高职高专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方面。其中,社会原因具有重要作用,其他一切原因都是在它的大背景下发生的。
关键词:思想品德 社会 学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被引量:3
《绥化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122-123,共2页刘丽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大学生思想工作的主渠道,肩负着大学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自然要承担起调适大学生心理,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区分心理问题与思想政治问题,探求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生思想工作 重要任务 思想教育 政治问题 心理问题 教育促进 主渠道 调适 引导 
关于高职高专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框架的整体思考被引量:1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年第1期8-9,共2页刘丽萍 
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框架是:教学与教育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教育与学生实际需要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教育与心理健康相结合,教育与环境教育相结合,身教与言教相结合。
关键词:思想道德 大学教育 教育环境 
“两课”教学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04年第1期16-17,共2页刘丽萍 郑钦 
现代教育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应该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容纳。在这种现代教育精神引领下,实践性在构建“两课”教学中自然发挥重要作用,一是课堂教学突出实践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二是学生参加实践性的活动,这是实现德育目标的...
关键词:德育功能 实践性活动 思想素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