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锷

作品数:9被引量:2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莎士比亚《麦克白》改译翻译唯美主义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外语教学》《国外文学》《戏剧艺术》《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话剧《我是怎么学会开车的》:一次成功的诱惑被引量:1
《戏剧艺术》2014年第2期78-84,共7页梁超群 张锷 
沃格尔的戏剧《我是怎么学会开车的》以其出色的喜剧手段成功地将观众引出了心理舒适区,促使他们与剧作家一起将一个娈童罪犯"迎回"了人性的共同体。作为对小说《洛丽塔》的致敬之作,该剧与《洛丽塔》共有一个长期为学界所回避的直接意...
关键词:波拉·沃格尔 《我是怎么学会开车的》《洛丽塔》戏剧 美国 
改译、契合与意义的创生——洪深改译剧《少奶奶的扇子》研究之一被引量:2
《外语教学》2013年第3期101-104,共4页梁超群 张锷 
洪深改译王尔德名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为《少奶奶的扇子》取得重大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改译者保留、放大了原剧中与中国文化的契合元素。从哲学阐释学的认识框架去看,这种改译策略表达了在新文化的求新潮流中对本土文化的关切,实现...
关键词:翻译 洪深 王尔德 哲学阐释学 
从奥大人到吴八大人的蜕变——洪深改译《少奶奶的扇子》中“不应”一例被引量:2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4期88-92,97,共6页梁超群 张锷 
洪深根据王尔德名作《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改译而成的《少奶奶的扇子》一剧取得了巨大的商业与艺术成功,但是在当时以新文化救中国的时代洪流中,站在时代前沿的洪深,对王尔德该剧中的唯美主义元素的接受出现了部分的"不应",其结果之一...
关键词:王尔德 洪深 唯美主义 不应 
琴神、基督与酒神——《琴神降临》男主人公的三重神性被引量:2
《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105-109,共5页张锷 梁超群 
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悲剧《琴神降临》中的男主人公瓦尔具备琴神、基督与酒神的三重神性,表达了他对艺术家形象的理想化认识:真正的艺术家除了有卓绝的艺术天赋外,还具有三重身份,即禁地的闯入者,如琴神俄尔甫斯;人的救赎者,如基...
关键词:田纳西·威廉斯 《琴神降临》 俄尔甫斯 基督 狄俄尼索斯 
历史、风俗与王尔德的私心--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余光中译本某些缺憾的成因被引量:2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2期85-89,共5页张锷 梁超群 
某些历史背景信息的阙如、译者对某些异族风俗的隔膜以及原作者王尔德的"私心",导致余光中对奥斯卡·王尔德名剧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的翻译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
关键词:BEING 王尔德 The 历史 私心 风俗 of 中译本 
《麦克白》:半神的蜕变与人的救赎被引量:7
《国外文学》2007年第3期80-86,共7页梁超群 张锷 
也许是因为受到艾略特"从宗教正统出发"的"道德式文学批评"的严重的格式化影响,20世纪对《麦克白》的主流解读多呈现出宗教或道德主义倾向,用善恶斗争模式解释《麦克白》的论文比比皆是。但是,《麦克白》之所以为悲剧,并不因为它表面的...
关键词:莎士比亚 《麦克白》 道德主义 半神 救赎 
作为政治悲剧的《麦克白》被引量:6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89-93,共5页梁超群 张锷 
莎士比亚的政治意识与政治良心是与他的创作冲动相伴相生的。与作者的其他历史剧和悲剧相比,《麦克白》对政治的审视更微观、具体,它透视了“政治动物”非常“政治”的心。历来的莎学者较少注意到《麦克白》作为政治悲剧的分量,其中最...
关键词:莎士比亚 《麦克白》 政治悲剧 政治观 
1601年的《哈姆莱特》:结构与人物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111-117,共7页梁超群 张锷 
《哈姆莱特》的阐释者多为近现代自然主义戏剧观所囿,因而在阐释与批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而如果在1601年的英国基督教文化与中世纪英国宗教戏剧的语境中解读《哈姆莱特》,则可以看到:剧本表现的是一个类基督教圣徒成长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哈姆莱特》 结构 人物 戏剧 基督教 《新约》 
战神的成人仪式——论《奥瑟罗》的主题被引量:3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80-86,共7页梁超群 张锷 
莎士比亚处理的是从本质上完全区别于荷马的母题:英雄时代走向未落,人类文明有了完全不同的课题;“英雄”从童年、少年走向青年、成年时期。在成熟以前,他必须经过一个复杂的成人仪式。“战神”奥瑟罗是“荷马式英雄”的精神后代,在剧...
关键词:成人仪式 《奥瑟罗》 主题 人性 莎士比亚 戏剧 文学评论 人类文明 荷马式英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