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民

作品数:28被引量:9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云南省文史研究馆更多>>
发文主题:卷首语古籍整理方国瑜古籍北庭都护府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史学集刊》《学术探索》《西南古籍研究》《云南社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续写民族团结誓词碑故事
《世纪》2025年第1期1-1,共1页林超民 
202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信中说道:“1951年,包括你们先辈在内的各族代表立碑盟誓,郑重许下同心同德跟党走的誓言。70多年来,各族群众一心向党、团结奋斗,...
关键词:民族团结进步 革命斗争 民族团结誓词碑 历史性成就 云南少数民族人口 盟誓 同心同德 边疆地区 
水乳交融 命运与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云南实践被引量:2
《昭通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1-12,共12页林超民 
云南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取得民族团结进步的成功经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民族问题摆在很高的位置,坚持民族平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发展教育、完善法...
关键词:党的领导 民族平等 团结进步 繁荣发展 熔铸中华 
从“西南夷”到“云南人”:云南多民族文化认同的演变被引量:7
《云南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184-185,共2页林超民 
司马迁《史记》中的《西南夷列传》是记录云南居民与文化的最早文献。《史记》中所谓的“西南”指巴(重庆)、蜀(成都)的西南,即今云南、贵州西部、四川西南地区。这里分布着僰、夜郎、滇、昆明、哀牢、筇、笮等族类。各个族类都具有个...
关键词:西南夷地区 民族文化认同 云南 演变 南人 《史记》 西南地区 独特文化 
卷首语
《西南古籍研究》2016年第1期5-6,共2页林超民 
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五千多年连绵不断,为人类文明、为社会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
关键词:古籍整理 方国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黄金纬度与云南文明被引量:3
《思想战线》2016年第5期17-24,共8页林超民 黄泓泰 
云南中部位于北纬25度,在崇山峻岭之间有许多盆地(坝子),海拔在1 000米至2 000米之间。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除昆明外,这个纬度上的许多城镇都是春城,我们将这个恒温的、四季如春的地带称...
关键词:黄金纬度 良好生态 云南文明 珍视传统 传承文明 
卷首语
《西南古籍研究》2015年第1期1-2,共2页林超民 
今年是辛亥革命104周年。我国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古籍整理,也是从辛亥革命后开始的,因之古籍整理和研究的现代化也有一百余年的历史。辛亥革命以前,我国的古籍整理主要是版本、校雠、训诂。乾嘉学派的考据大师也把校勘古书作为一项专门...
关键词:研究 古籍 整理 古书 考据 古籍整理 学者 
整体性:方国瑜的理论贡献被引量:15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81-84,共4页林超民 
方国瑜教授于1963年发表的《论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是针对国内外一些学者将中国历史当作单一的汉族历史,将非汉族的中国少数民族的历史排除在中国历史之外的荒谬言论而提出来的。论文揭示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在经济与文化的整体性,在政...
关键词:中国 统一 多民族国家 整体性 
乡村图书馆的典范——纪念和顺图书馆建立八十周年被引量:1
《边疆文学》2012年第1期89-92,共4页林超民 
记得在我念中学的时候,时常会在星期天吃过早饭~*从城里步行到和顺乡,一路上背诵古文、俄语或默记数理定义、公式等。先在元龙阁清澈见底的池塘游泳,再到图书馆看书。下午,又背着诗文、记着单词、想着功课,步行回到城上。
关键词:图书馆建设 乡村图书馆 典范 乡民 乡村建设 乡村自治 乡村社会 中国乡村 家谱 读书 
卷首语
《西南古籍研究》2011年第1期1-2,共2页林超民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我国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古籍整理,也是从辛亥革命后开始的,因之古籍整理和研究的现代化也有一百年的历史。辛亥革命以前,我国的古籍整理主要是版本、校雠、训诂。乾嘉学派的考据大师也把校勘古书作为一项专门学...
关键词:研究 中国 古书 训诂 考据 古籍整理 典籍 学者 
民族主义与现代国家被引量:3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170-175,共6页林超民 
民族与国家合一是中国传统政治体制。19世纪末民族主义在中国勃兴。清政府以民族主义富国强兵,反对帝国主义;革命党人以民族主义推翻清政府。民族主义在新军中传播,在革命党人影响下,新军接受反清反帝的民族主义,发动了辛亥革命。辛亥...
关键词:民族主义 辛亥革命 现代国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