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凌云

作品数:45被引量:4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南理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华严宗新月诗派中唐审美大乘佛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湘南学院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东方丛刊》《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唐文士阶层赏玩之风的审美意蕴——以白居易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3
《中国文学研究》2019年第1期115-122,共8页汤凌云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般若空观与中唐审美趣味转向研究"(17YBA203);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资助课题"禅宗心性论与北宋中期审美观念转型研究"(XSP18YBZ096)
中唐文士阶层盛行赏园、赏石、赏花、游玩等休闲活动,形成了一股富有审美意蕴的赏玩之风,折射出中唐文士审美生活的丰富样态和多元面相。中唐文士阶层赏玩之风推重悠闲自得的审美情趣,追求适意为尚的审美理想,推崇"境心相遇"的审美境界...
关键词:中唐文士阶层 赏玩之风 审美生活 审美意蕴 审丑尚怪之风 白居易 
中文创意写作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构——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被引量:5
《韶关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64-67,共4页汤凌云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本科院校中文创意写作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研究"(湘教通[2017]452号320)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文创意写作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构应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创建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块;利用"互联网+"优势,探索与丰富中文创意写作课程实践教学的手段和方式;与当地文化创意产业部门通力合作,协同育人,...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 中文专业改革 创意写作课程 实践教学体系 
胡宏“儒佛之辨”今辨
《湖湘论坛》2018年第5期153-159,共7页熊敏秀 汤凌云 
儒佛之辨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为了接续儒家先圣道统,引导士人积极面对现实,寻求救国济民方略,胡宏在理学思想建构过程中展开"儒佛之辨",扬儒辟佛,影响深远。胡宏站在儒家思想正统的立场,对佛家思想、信仰和学风进行了多角度的批...
关键词:胡宏 儒佛之辨 理学思想史 
论审美幻相的理论特质被引量:2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63-72,共10页汤凌云 
2017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般若空观与中唐审美趣味转向研究"(项目编号:17YBA203)的阶段性成果;2018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资助课题"禅宗心性论与北宋中期审美观念转型研究"(项目编号:XSP18YBZ096)的阶段性成果
审美幻相区别于西方心理学、图像学意义上的审美幻象或幻觉效果,也不同于奠基于老庄哲学的象外之象。它在中国美学和艺术领域的出场受到"形相虚空""于相而离相""即相显性"的等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其理论特质主要包括"相无定相""即幻悟...
关键词:审美幻相 理论特质 佛教禅宗 唐宋美学转型 
感兴与灵感被引量:3
《江海学刊》2018年第1期195-202,共8页汤凌云 
感兴与灵感是中西方文论史上一对出场频率较高的关键词,它们的文化背景、理论内涵及作用范围不同,却又彼此联系,存在会通的可能。中国文论中的感兴主要指向两种形态:物感和气感,物感强调外物对于起兴的直接作用,气感则以更为本原的宇宙...
关键词:感兴 灵感 关键词 差异 会通 
意境的创造原则及其审美特质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12期52-53,共2页汤凌云 
在20世纪中国美学史上,有关“意境”的讨论不计其数,且多次成为学术热点。尽管意境的现代建构难以回避西方美学东渐的文化语境,然而,有关“意境”的思想深植于传统文化土壤,经过几代美学家的努力,已然成为富有民族文化底蕴的审美范畴。
关键词:传统文化土壤 学术热点 民族文化底蕴 现代建构 西方美学 审美特质 审美范畴 文化语境 
中唐审美风尚变迁与佛教心性论之关联被引量:2
《云梦学刊》2017年第4期93-98,共6页汤凌云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资助课题"佛教心性论传播与中唐美学转型研究"(XSP17YBZZ052)
与雄浑豪放、广大和谐的盛唐气象相比,中唐审美风尚逐渐转向冲淡平和,或好奇尚怪。一是从刚健之风、悲情体验转向心性的愉悦,从无穷无尽的时空体验转向闲适情调;二是即俗即雅的审美理想逐渐形成,审丑尚怪之风流行,文人的审美个性得以张...
关键词:中唐 审美风尚 唐宋转型 佛教心性论 
论意境的创造原则及其审美特质
《中国文学批评》2017年第2期72-77,共6页汤凌云 
在20世纪中国美学史上,有关“意境”的讨论不计其数,且多次成为学术热点,取得了突出的成果,达成了很多共识,也存在不少争议。尽管意境的现代建构难以回避西方美学东渐的文化语境,然而,无论从中华美学精神的演进看,还是结合中华...
关键词:审美特质 创造原则 意境 中国美学史 20世纪 文化语境 西方美学 现代建构 
中唐园林的华严意趣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36-39,共4页汤凌云 
2015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华严法界观的美学意蕴研究"(项目编号15YBA189)的阶段性成果;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7批面上资助项目"华严宗空间美学研究"(项目编号2015M571208)的阶段性成果
中唐园林以适意为理想,以闲适为情调,充满着自在无碍的华严意趣,这与法界圆融的华严哲学紧密相关。中唐园林破除面积的大小之分,泯灭景物的远近、巨细之见,流露出"须弥入芥子"的华严意味。中唐园林展现出多重时空交织而生意盎然的美妙情...
关键词:中唐 园林 华严宗 法界圆融 意趣 
从华严宗悲智圆融说看中国悲剧的特质被引量:2
《云梦学刊》2016年第2期109-117,共9页汤凌云 
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唐代华严宗与艺术之关系研究"(项目批准号:13CZX084)的阶段性成果;2015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华严法界观的美学意蕴研究"(编号:15YBA189)的阶段性成果
在20世纪中国美学史上,王国维、朱光潜、唐君毅等学者都对中国悲剧做过专门研究。他们在西方悲剧观念的背景下讨论中国有无悲剧,分析中国悲剧的特质,却对中国悲剧特质的成因缺乏合理的解释。从华严宗悲智圆融说看中国悲剧的特质,有望深...
关键词:中国悲剧 华严宗 悲智圆融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