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伟

作品数:20被引量:3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东政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情理司法裁判清代比附法律事实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法律方法》《山东社会科学》《理论学刊》《浙江工商大学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传统法律法律适用的实质:基于方法论的考察
《法律方法》2022年第4期332-344,共13页管伟 
中国传统司法进程中法律适用广泛存在着形式上的不确定性,这既是中国传统社会具体列举式的立法模式所导致的法律的适应性不足之故,也是中国传统社会一直追求情法相平司法效果的产物.在律文应对不足,但又要满足"引断允协"与"情法相平"司...
关键词:传统司法运行 法律适用 方法论 权变论 情法相平 "实用性" 
论中国古代判词说理性修辞的意蕴及其价值趋向——以《名公书判清明集》为例
《法律方法》2013年第1期215-225,共11页管伟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法律修辞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0BFX007);山东省“十二五”刑法学省级特色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刑法方向阶段性成果
以《名公书判清明集》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判词修辞,不仅只有制判者展现文章水平的文体修辞,更存在着旨在说服判词受众认可的说理性修辞,主要是制判者对判决结论既合法而又合理进行的情理化的论证。它既是据以得到判词权威性受众认可的保障...
关键词:判词修辞 说理性 情理 教化 和谐 
试论中国传统司法裁判中的修辞意蕴及其演进被引量:3
《政法论丛》2012年第3期36-42,共7页管伟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法律修辞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10BFX007);山东省"十二五"刑法学省级特色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刑法方向的阶段性成果
源于司法实践需要的中国古代司法裁判文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出了不同的修辞意蕴,自唐代之后,体现在司法裁判文书中的修辞技巧并不仅仅是制判者体现自己文章水平的文体性修辞手法,而且也存在着以强化判词受众接受和自觉服从为目的的...
关键词:修辞技巧 中国古代司法裁判 文体性修辞说理性修辞 
试论基层社会利益表达机制的完善与创新——以群体性事件的制度性预防为视角被引量:7
《理论学刊》2012年第2期92-96,共5页管伟 
山东省高校科学研究项目"构建基层社会利益表达和利益冲突解决的法律保障研究"(项目编号:J09WK53);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创新与法律保障研究"(项目编号:2009RKB421)的阶段性成果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原有的制度框架在化解当前社会日趋复杂多元的各种利益矛盾的局限性。因此,必须分析当前我国制度内的主要的利益表达机制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提出完善和发展原有利益表达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利益表达 群体性事件 制度创新 
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与对策——以农民权利为中心的制度创新和法律保障为视角被引量:2
《政法论丛》2011年第4期23-29,共7页管伟 
山东省高校科学研究项目<构建基层社会利益表达和利益冲突解决的法律保障研究>(J09WK5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创新与法律保障研究>(2009RKB4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要围绕提高、尊重农民权利为中心而展开相应的制度创新。其中心主要从"放权"、"限权"和"保权"三个方面展开。所谓"放权",即要营造实现农民与国家之间对称性互动的良性机制;所谓"限权",即明确国家权力与农民自治权利...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制度创新 权利 法律保障 
情理之判的界限:中国古代司法中的目的解释论被引量:1
《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2010年第1期69-80,共12页管伟 
山东政法学院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8F02B)
一、中国古代目的解释中所蕴含的法律目的与情理一般说来,自汉以来,特别是"一准乎礼"的唐律问世以来,尽管频繁改朝换代,但封建律典的精神甚至内容却一脉相承。因此,古代中国法律发展虽经历了不同立法者的存在,但其目的却并未有实质性不...
关键词:古代司法 解释论 目的解释 古代中国 明刑弼教 司法裁判 封建统治者 古代法律 专制型 规则体系 
古代中国“能动司法”的实践及特征被引量:3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32-38,共7页管伟 
中国古代法官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固然存在着巨大的自由裁量的主观性空间,但这种主观性并非完全基于古代法官任意,而是在封建统治者乃至整个社会对于司法实践结果的价值期待的范围之内,依靠长时期伦理教育及社会实践经验能动行使的结果。...
关键词:中国古代司法 能动司法 伦理和谐 经验 
中国古代非正式法律渊源论:基于司法立场的解读
《法律方法》2010年第1期257-271,共15页管伟 
山东政法学院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司法适用的方法论研究”(2008F02B)
对于中国古代的司法裁判,学界往往坚持以律令制度为中心,对于古代法官频频援引情理、习惯、儒家经义或律学注释学说为裁判依据,视之为古代罪刑擅断或司法任意的体现,或者陷入中国古代司法中游离于成文规则之外的裁判依据是否为"法"的理...
关键词:非正式法律渊源 情理 习惯 成案 注释学说 
略论中国传统司法裁判中的事实判断及其方法被引量:5
《政法论丛》2010年第1期87-93,共7页管伟 
山东政法学院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司法适用的方法论研究"(2008F02B)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传统司法裁判中的事实判断无疑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色彩。尽管中国传统社会的司法物证和检验制度上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司法官的事实判断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性资源,但不发达或落后的科技却始终难以为司法实践提供全方位的...
关键词:司法裁判 事实判断 情理 习惯 经验与智识 
试论清代司法实践中比附适用的类比方法——以《刑案汇览三编》为例被引量:2
《法律方法》2009年第2期305-312,共8页管伟 
清代法官从事比附适用过程中的方法:一是通过对于律例描述的事实构成的分析与概括化处理,寻找与案件事实的类的联结点;二是通过详译律意,寻找律例事实构成中关键事实,使律例描述的事实构成部分涵摄案件事实而完成比附;最后以不同利益衡...
关键词:比附 归纳推理 关键事实 利益衡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