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强才

作品数:24被引量:2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用事《神曲》诗学娱乐中国古代诗歌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古籍整理研究学刊》《重庆社会科学》《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观物吟诗与内圣外王:论作为宋韵载体的邵雍诗歌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1-12,共12页马强才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宋代文学研究”(23wh15zd)。
数量庞大的宋代诗歌,承载着宋韵文雅风流的核心文化内涵。今存1400多首邵雍诗作,集中反映了理学家的言理倾向,影响宋代诗坛的发展路径。诗集命名为“击壤”,传达生于太平盛世的幸运以及生活安乐闲适的自得,二者皆为太平社会的成立要素...
关键词:宋韵 邵雍 《击壤集》 太平 宋诗 
20世纪前20年中国的但丁知识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53-59,共7页马强才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近代留学生文学群体文献辑考、整理与研究(1840—1927)”(22&ZD269)。
在晚清民国间的西学东渐大潮中,意大利文豪但丁的相关知识被译介进入中国。就传播方式和时代关怀来看,学人引述、教材条目和报刊新闻等,所言但丁知识的内容有所区别。围绕《新民丛报》,部分渴望新民建国的学人,肯定但丁提倡使用民族语...
关键词:但丁 《神曲》 中国 译介 外国文学知识 
功臣与诤友:清人补注“宋诗宋注”的身份定位
《文学评论丛刊》2017年第2期137-146,共10页马强才 
清人受注释对象和时代学风影响,有时会将自己、他人对“宋诗宋注”的补注,定位成“功臣”与“诤友”所为。此与“宋诗宋注”时的“忠臣”定位稍微有异,表明清人避免充当作者的“将顺者”,而以“功臣”强调注释者对于作者或某种学说的阐...
关键词:宋诗宋注 清人补注 阐释视阈 功臣 诤友 
修辞技艺·信息传递·知识扩散:诗歌自注的多重功能——以王安石、苏轼、黄庭坚为例被引量:4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82-90,共9页马强才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宋诗宋注的文学阐释研究"(2016jd09)的研究成果
自注,出自作者之手,以补充注解本文。由汉至宋,诗文自注渐趋增加,从史书走向文学,演变为一种重要的创作修辞手段。诗人通过自注,补充传递特殊信息,引导读者理解,维护作者权威,调节诗作的阅读接受效果,助力表情达意功能的实现。借助自注...
关键词:古代诗歌 自注 元祐诗人 苏轼 王安石 
章太炎诗歌研究三题
《中国诗歌研究》2017年第1期144-155,共12页马强才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章太炎诗校注及研究(17NDJC068YB)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晚清民国之间的诗坛,章太炎以强烈的个性书写占有重要一席,以致胡适评述“五十年”间文学时,专门提及他部分诗作。章太炎一生创作有120余首诗作,很多未收入《太炎文录初编》和《太炎文录续编》,需要辑佚整理编集。梁启超、汪辟疆...
关键词:章太炎 诗歌 律诗 复古 
清代刘文蔚所编科举参考书四种及其阅读传播
《文献》2015年第5期180-191,共12页马强才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项目;杭州师范大学科研启动项目(PD12002004102)"科举背景下清代浙江书籍社会史"的研究成果
山阴刘文蔚是乾隆时代乃至整个清代最为重要的科举诗赋类参考书的编辑者之一。在乾隆二十二年科举考试减判增诗以后,他应时而动,陆续推出《诗韵含英》《诗学含英》《唐人应试赋选》和《唐诗合选详解》等书,供村塾蒙学和读书士人准备应...
关键词:刘文蔚 科举 乾隆新政 参考书 知识生产 
罗根泽诸子学研究的内在理路——以《管子探源》为核心的考察
《管子学刊》2014年第3期18-23,共6页马强才 
罗根泽的《管子探源》,是20世纪《管子》研究的重要成果,通过考察《管子探源》的研究方法和学术思想,可以窥探罗氏诸子学的内在理路,而在现代学术史上,罗根泽的诸子学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他对先秦两汉各家诸子之学的探究,其目的...
关键词:管子 罗根泽 管子探源 现代学术 
清华国学院助教的聘用机制及其双重身份——以赵万里、浦江清为重心被引量:2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129-136,共8页马强才 
清华国学院存在的四年内,先后为导师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和讲师李济等人聘请赵万里、梁廷灿、蒋善国、章昭煌、王庸、余永梁、浦江清等为助教。他们进入国学院后,一方面负责为导师检阅书籍、准备授课、抄写文稿等,另一方面...
关键词:清华大学 国学院 助教 聘用机制 
技艺与言志:中国诗歌的用事准则论及其禅学内涵被引量:1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2期115-122,159,共8页马强才 
用事为中国古代诗歌最为常见的重要修辞手法之一。古代诗学家总结出诗歌用事准则,除了要求"切合"之外,还要做到"不为事使"、"用事不俗"和"如盐著水"。"不为事使",强调诗人对故事的驾驭驱遣,以突出作者创作的主体性;"用事不俗",强调创新...
关键词:中国古代诗歌 诗学 用事 准则论 禅学 
以“史”观“文”:抗战前清华国学院同学的古代文学研究
《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12期114-120,163,共7页马强才 
清华国学院在短短四年(1925~1929)间培养出诸多学有所成的学界中坚,形成20世纪文史研究领域的一股重要力量,映照着中国现代社会学术转型的历史背景。在当时"国学"语境下,清华国学院的教育训练,以小学和史学为主,而清华国学院的70余位...
关键词:国学 清华 国学院 古代文学 现代学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