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耀明

作品数:28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西汉文学思想《史记》司马迁写人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南都学坛》《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唐都学刊》《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西汉作家追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被引量:1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90-93,175,共4页汪耀明 
西汉的文学创作和学术论著反映出作家有关内容与形式的见解,无论是当时散文、辞赋创作中所反映的文学思想,或是司马迁、刘向、扬雄的文学观点,还是《淮南子》的文艺理论,它们都突出地显示了作家重视思想内容,讲究艺术形式,总结文学实践...
关键词:创作 理论 内容 形式 统一 
西汉鼎盛的气象
《殷都学刊》2013年第2期30-33,共4页汪耀明 
西汉中期呈现出鼎盛气象。汉王朝既改良耕作技术,兴修水利,也实行统一货币、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政策。武帝采用推恩办法,又建立监察郡国制度,还削弱丞相权力。汉王朝用兵南方,出击匈奴,并派张骞出使西域。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
关键词:西汉 鼎盛气象 
论《史记》矛盾冲突中的人物刻画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37-41,共5页汪耀明 
《史记》中的人物传记,注意把所写对象置身于其所处环境的矛盾斗争之中,叙述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写出人物对矛盾的认识和作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他们的社会作用。这样随着矛盾冲突的充分展开,人物形象就如雕似镂,人物性格也披沥无遗。
关键词:《史记》 矛盾冲突 鸿门宴 斩庄贾 田窦之争 
论贾谊和西汉文学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41-46,共6页汪耀明 
西汉散文和西汉辞赋是西汉文学的主要标志,在中国文学史上,常常将包括西汉散文和西汉辞赋在内的汉文、汉赋与先秦诗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并称。西汉文学的兴盛与贾谊开创性的文学成就息息相关;贾谊及其作品在西汉文学史上占...
关键词:西汉文学 贾谊 散文 辞赋 
《诗大序》和《礼记·乐记》的诗乐理论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78-82,共5页汪耀明 
《诗大序》进一步阐明诗歌的本质特征,提出了抒情言志说;强调诗乐与时代政治的密切关系,注重诗歌的教化作用;总结诗歌的体裁与表现方法,提出六义说。《礼记·乐记》集中论乐,涉及音乐的本原问题,提出物感心动的理论;阐述音乐的美感,重...
关键词:诗大序 礼记 乐记 抒情言志 教化美刺 六义 物感心动 
西汉现实环境对散文创作的影响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69-72,175,共4页汪耀明 
西汉散文是在当时的经济基础上产生的,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而改变。它也受到西汉时事政治的深刻影响,包括社会变革时期的政治和统治阶级的政策制度等所起的作用。它更与西汉思想文化的变化紧密联系,其间思想文化往往是散文创作的基础,而...
关键词:西汉散文 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 辞赋创作 
论司马迁的文学思想被引量:1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71-75,共5页汪耀明 
司马迁注重立言不朽,主张成一家之言,继承《春秋》笔法,写作《史记》,褒贬人事,表达情感。他联系自己的实际和有关的史实,论述文学史上带规律性的问题,提出发愤著书说。他概括先秦以来儒家的诗乐理论,重视文学的教育作用与感染力量,强...
关键词:司马迁 史记 一家之言 发愤著书 文艺作用 作家作品 
论《后汉书》的写人叙事艺术被引量:1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56-59,共4页汪耀明 
《后汉书》写人个性鲜明,叙事首尾完具,取得引人注目的艺术成就。它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又常用声口毕肖的人物语言来反映人物的心理和感情,更能通过聚焦事情进程的典型场景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还出色地融...
关键词:《后汉书》 写人 叙事 艺术 
论“四史”的人物语言描写被引量:1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67-71,共5页汪耀明 
"四史"描写人物语言力求符合人物的身份和经历,表现人物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状态,从而展示出写人叙事的入神之处。因此,所写人物大多活灵活现,个性鲜明独特。这些人物一开口说出各自非说不可的话,就清楚地显现自身的性格,使人闻其言而知其心。
关键词:《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人物语言 
《史记》善用对比、烘托手法
《唐都学刊》2012年第2期39-42,共4页汪耀明 
《史记》常用对比、烘托等手法来加强人物形象描写,突出人物本质特征。其中不少佳作能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对人物活动的环境、人物的言行和心理展开细致入微的描写,作鲜明的对比和巧妙的烘托,使不同的性格在对比中得以充分展示,也使人...
关键词:《史记》 写人 对比 烘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