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创

作品数:25被引量:4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生态文明方法论整体主义伦理实践环境伦理学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发文期刊:《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时代黄河治理的河流伦理意蕴
《管子学刊》2025年第1期107-114,共8页王继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超越与整合:当代环境伦理学的整体主义建构及其意义研究”(21JHQ031)。
历史上,黄河水患治理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重要任务之一。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新时代黄河治理实践,科学诠释了河流保护与治理的系统性、复杂性和整体性,生动践行了高质...
关键词:黄河治理 河流伦理 生态文明 实践智慧 
现代科技的伦理盲症及其价值规制
《晋中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65-70,共6页王继创 王丽丽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超越与整合:当代环境伦理学的整体主义建构及其意义研究”(21JHQ031)阶段性成果;山西省教育厅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应用伦理学研究”(2023SZ01)阶段性成果。
现代科技活动奉行自然主义价值观,遵循“价值中立”的客观普遍性原则,致使科学与伦理根源上割裂,表现为科学活动中真理与价值分离、技术应用中人本价值缺失以及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意识淡漠,再加之科技工作者团队的封闭性,导致现代科技...
关键词:埃德加·莫兰 科技伦理 伦理盲症 复杂性思维 
美德伦理视域下生态道德人格形塑的价值逻辑被引量:1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王继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超越与整合:当代环境伦理学的整体主义建构及其意义研究”(21JHQ031)。
美德品质作为人的内在精神特质能够对外在行为进行合理的价值规约和引导。传统伦理学的生态道德人格培育遵循着由外在道德规约到内在美德品质养成的生成逻辑。与此根本不同,生态美德伦理学主张在潜移默化中形塑道德行为者的美德品质,并...
关键词:生态美德伦理学 生态道德人格 美德教育 美德养成 美德实践 
生态人生观与现代人的价值澄明——基于生态文明新形态的人生价值观分析被引量:3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3年第6期99-104,共6页王继创 
教育部人文人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超越与整合:当代环境伦理学的整体主义建构及其意义研究”(21JHQ031)
现实的社会生活塑造着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价值取向、行为选择及其实践方式。现代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物化的人格观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现代社会展现的自然人、生产人和福利人的样态呈现实质是工业文明对人的价值观形塑。生态文明...
关键词:生态文明 人生价值观 生态人生观 
儒家生态智慧创造性转化的现实面向与价值阐释——在“第二个结合”中建构儒家生态美德伦理学被引量:1
《晋阳学刊》2023年第5期16-20,共5页王继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超越与整合:当代环境伦理学的整体主义建构及其意义研究”(项目编号:21JHQ03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第二个结合”的现实场域。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对人的生态美德意识和德行素养提出的新要求是儒家生态智慧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现实面向。儒家传统生态伦理思想以人的存在论追问为逻辑起点...
关键词:“第二个结合” 儒家生态智慧 生态美德伦理 
新陈代谢断裂与大地伦理学的经济主义批判——基于奥尔多·利奥波德《环河》的分析被引量:1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62-71,共10页王继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超越与整合:当代环境伦理学的整体主义建构及其意义研究”(21JHQ031)。
现代生态学认为,自然生态系统有其内在的物质能量新陈代谢循环规律,健康的土地生态系统有其自我更新能力。奥尔多·利奥波德的《环河》通过讲述现代工业化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运行模式违背土地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转换规律,造成土地生...
关键词:奥尔多·利奥波德 《环河》 功利主义 生态良知 
美德何以可教?——论麦金太尔思辨式美德教育观及其价值启示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136-139,共4页缠利叶 王继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美德伦理视域下生态道德治理研究”(15CZX056)。
在新时代社会道德文明建设中,培养和塑造公民优良的道德人格是“追寻美德”理论的必然诉求。麦金太尔通过对古希腊智者学派“美德即技艺”的诘问和苏格拉底“美德何以可教”的辩护,深刻阐释了理性思辨式美德教育的价值意义。麦金太尔的...
关键词:麦金太尔 内在的好 道德人格 美德教育 
人性生态化与生态道德人格的生成被引量:1
《晋中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19-23,共5页王继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青年项目“美德伦理视域下生态道德治理研究”(15CZX056)。
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人的存在经历着由潜在的人性特征具有到现实的人格品质呈现过程。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倒逼着现代人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探寻走出现代性物化人格观的价值迷惘。生态文明时代形塑的生态道德人格是在自觉觉悟人与自然...
关键词:生态伦理学 人性论 生态道德人格 道德自觉 
生态伦理学的实践价值取向与路径生成被引量:4
《天府新论》2020年第4期74-82,共9页王继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美德伦理视域下生态道德治理研究”(编号:15CZX056)的阶段性成果。
生态伦理学的实践转向表征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实践”的理论自觉。当代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是人类不合理的实践方式造成的,文明危机的价值忧思诉求生产生活实践的根本变革。从实践哲学维度反思现代生态伦理学理论发展,走出利益逻辑、生命...
关键词:生态伦理学 生态文明 伦理实践 理性自觉 
论“右玉精神”的生态伦理启蒙意义被引量:4
《晋阳学刊》2019年第4期132-136,共5页王继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美德伦理视域下生态道德治理研究”(项目编号:15CZX056)阶段性成果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山西右玉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了一条不同于现代工业文明“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发展之路,“执政为民,久久为功”为核心的“右玉精神”是中国生态脆弱地区生态文化建设的集中体现。右玉人的生态伦理文化认同经...
关键词:“右玉精神” 植树造林 生态文明 伦理启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