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民

作品数:16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当代艺术当代绘画形式语言艺术作品创造者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文艺争鸣》更多>>
所获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全国美展获奖油画作品的“中国经验”探析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19年第5期192-193,共2页刘大勇 苏晓民 
油画在中国经历了一段有别于西方的、同时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家的艺术体制下逐渐形成了"体制带动艺术"的特色化发展模式。全国美展作为国家艺术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术领域体现主流文化的重要形式...
关键词:油画作品 中国经验 美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 美术作品展览 新中国成立以来 艺术体制 特色化发展 
愤怒的图像——伯恩哈德·海森克战争题材绘画作品特征
《文艺争鸣》2018年第6期175-176,共2页李大琪 苏晓民 
伯恩哈德·海森克(Bernhard Heisig,1925-2011)是前东德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与维尔纳·图伯克(Werner Tubke)和沃尔夫冈·马特埃(Wolfgang Matt Heuer)同为莱比锡画派奠基者。"这些被艺术史家称为莱比锡画派(Leipziger Schule)...
关键词:战争题材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品特 画作 图像 愤怒 艺术史家 莱比锡 
从“感觉的形象”到“自足之物”——当代艺术中的身体叙事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17年第12期182-184,共3页孙晔 苏晓民 
国家留学基金委艺术类专项(项目编号:201406625038);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跨学科视野下的当代艺术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4B55)的阶段性成果
身体是人存在、行动、欲望、体验和感知的根本场所,也是具有多重意义的文化符号,与社会、历史、政治和宗教息息相关。在当代艺术领域,艺术家从自己的视角和思考议题出发,对身体进行了不同维度的探索与实践,既在视觉上呈现了颠覆性,也在...
关键词:身体叙事 当代艺术 自足 形象 感觉 文化符号 多重意义 人存在 
安塞姆·基弗艺术作品中的“隐喻”
《文艺争鸣》2017年第7期204-206,共3页李大琪 苏晓民 
“隐喻作为一种文学语言的修辞手段,是比喻的一种,它也被称为‘暗喻’,是与明喻并行的比喻类型。隐喻作为一种视觉语言的修辞,也为当代艺术家广泛运用,通过符号表层含义而向深层意蕴生发,更加有效、生动地表达艺术家的思想”。绘...
关键词:艺术作品 隐喻 安塞 修辞手段 比喻类型 艺术家 文学语言 视觉语言 
物、空间与交互——当代艺术的超验性“叙事”
《文艺争鸣》2016年第12期219-222,共4页孙晔 苏晓民 Maggie Ayliffe 
国家留学基金委艺术类专项(项目编号:201406625038);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跨学科视野下的当代艺术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4B55)
艺术具有一种超验的功能性。超验(Transcendent),源于拉丁文Transcendentem,意为超出一切人类可能经验之上。当代艺术的超验性,指艺术作品呈现出的一种“绝对的不可抗拒性”,一种令人神往的“不言之象”。在敬畏之中,“同时又情不自...
关键词:当代艺术 超验性 叙事 交互 空间 艺术作品 拉丁文 
对油画创作经验与市场现象的思考
《文艺争鸣》2015年第12期183-185,共3页刘大勇 苏晓民 
约翰·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中写到 “在每一个完整的经验中,由于有动态的组织,所以有形式。我将这种组织称之为动态的,是因为它要花时间来完成,是因为它是一个生长过程:有开端,有发展,有完成。材料通过先前经验的结果所形成的生命组...
关键词:市场现象 油画创作 约翰·杜威 孵化过程 艺术作品 油画艺术 个性心理结构 创作冲动 中国油画 考斯 
中国传统静态写物绘画转型面面观
《文艺争鸣》2015年第9期192-194,共3页李舵 苏晓民 
在可以查阅的文献资料中,绘制于辽代天赞二年的墓室壁画《厅堂图》可谓是中国传统静态写物绘画最早的经典之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宋、元、明、清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各个历史时期,均有一定数量、独立地表现室内静态物品的绘画作...
关键词:绘画作品 中国传统 静态 转型 发展历史 新中国成立 文献资料 墓室壁画 
被“遗忘”的中国传统静物画
《文艺争鸣》2014年第8期199-201,共3页李舵 苏晓民 
“静物”,是造型艺术中的概念,一般指水果、花草、器物等内容的绘画和摄影。这一概念源于荷兰语“stiU-leven”,意思是不动状态的自然形态,法语中静物画的概念是“nature morte”,原意是死了的自然。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国家博物馆...
关键词:静物画 中国传统 遗忘 自然形态 国家博物馆 造型艺术 庞贝古城 概念 
对当代架上绘画现状的思考被引量:2
《文艺争鸣》2014年第2期206-208,共3页李舵 苏晓民 
当人类社会进入数字时代,很多文化现象都出现了全球性的一体化状态,“全球性意味着全世界的普遍的都包括的完全的或无遗漏的”[1]。如果使用这个定义去审视架上绘画,则不难发现它的全球性面貌是以观念性和非观念性的互相对立、多元...
关键词:架上绘画 现状 当代 全球性 数字时代 人类社会 文化现象 观念性 
中国当代绘画的通俗性表现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13年第8期186-188,共3页周杨 苏晓民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西方文化潮流不断涌入中国,在短短的30年内演绎了西方几百年的艺术流变,使得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在全球文化语境下迅速成长并崛起。中国当代绘画逐渐被世界接受,并形成了独具中国特征的当代文化现象。其中,通俗...
关键词:中国当代 绘画艺术 通俗性 文化现象 改革开放 文化潮流 艺术流变 文化语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