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棣

作品数:38被引量:4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中国营造学社建筑崖墓建筑史汉代更多>>
发文领域:建筑科学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古建园林技术》《中国名城》《西部人居环境学刊》《时代建筑》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以“栭”为例——回应1930年代中古建筑名物研究
《建筑师》2025年第2期52-62,共11页冯棣 王璠 文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67808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1XJAZH001)。
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一批看似零散、偶然的中古木构建筑名物研究成果,作者群主要来自日本建筑史、美术史学界、中国营造学社及其他民间个人研究。深究这一学术现象,与20世纪30年代日本建筑史学所处的学术困惑、近代建筑史学考古发现、清...
关键词:名物研究 中古早期建筑史 斗栱组件  
中国营造学社为什么选择“川康”进行古建调查
《世界建筑》2025年第3期130-135,共6页冯棣 何曼琪 欧亚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67808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1XJAZH001。
以“川、康古建调查”命名的考察是中国营造学社用时最久、规模最大的一次田野调查,留下厚重且珍贵的学术史遗产。研究以近代显学“川康研究”为背景,聚焦营造学社部署“川康”路线的原因,梳理此次调研的相关学术产出,并补充发掘了这一...
关键词:中国营造学社 川康 中国建筑史 田野调查 
联通中尼的千年廊道——西藏吉隆沟古建筑的多元文化因素探讨
《古建园林技术》2024年第6期119-126,共8页黄福丹 冯棣 王璠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东汉西南经略背景下巴蜀建筑文化多元性研究”(21XJAZH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西南汉代崖墓中的早期木构建筑信息抢救性研究”(52178004)。
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是我国西南的自然边界,而山脉上的五条冲沟又为我国和南亚国家(尼泊尔、印度)建立直接联系提供了自然条件。研究以五条冲沟中最深的吉隆沟为研究对象,针对吉隆沟所保存的多个古建筑现状进行了田野调查,结合已有的研...
关键词:喜马拉雅山脉 吉隆沟 古建筑遗存 中尼文化路线 
直面地形的思考——山地民居与山地建筑设计体系关联研究
《建筑学报》2024年第6期90-95,共6页冯棣 滕文皓 陈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7808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1XJAZH001)。
探讨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史学者如何从地形出发,总结了山地民居的"六法、十二法、十八法"法则,并在各个历史时期用以指导具体的山地建筑设计,最终构建出富有地域特色的山地建筑学科体系,且以此为传统,作为对抗当代山地建筑设计均质...
关键词:山地民居 山地地形 民居手法 山地建筑设计 
技、日常及礼——四川省南部县转角门之寓
《新建筑》2023年第6期88-93,共6页冯棣 李科林 查红叶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转角空间有着封闭性强、与院落关系疏远等特点。这些特点与民居空间所需的便捷性形成了矛盾。以此为研究背景,对四川南部县转角门民居呈现的设计突破展开研究。从这一类民居转角空间的技术设计、对生产生活空间的容纳调...
关键词:民居 转角空间 转角门 车心柱 南部县 
中国营造学社西南编年事辑(1941-1946)——李庄被引量:3
《建筑史学刊》2023年第3期68-77,共10页冯棣 黄沁雅 黄福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西南汉代崖墓中的早期木构建筑信息抢救性研究”(5167808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东汉西南经略背景下巴蜀建筑文化多元性研究”(21XJAZH001)。
事辑以中国营造学社在西南的迁移路线、田野调查、学术产出为线索,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营造学社在西南的近代学术生存背景进行整体发掘,以期更全面地还原学社成员在西南淬炼学术精神的历史过程。因篇幅较长,编年事辑将分为长沙、...
关键词:中国营造学社 中国西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国立中央博物院 
回顾与续写——1944-2023年四川宜宾李庄旋螺殿对比阅读
《建筑史学刊》2023年第3期78-98,共21页冷婕 曾维娟 冯棣 王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巴蜀地区明代木构遗存原构技术特征辨识及谱系研究”(52278006)。
回顾中国营造学社前辈于20世纪40年代进行的四川宜宾李庄旋螺殿相关调查、研究工作,梳理其学术贡献;将现状与中国营造学社记录的旋螺殿进行对比,详述其在20世纪40年代后的变化,以免其后的改变造成对旋螺殿原状的进一步误读;同时补充部...
关键词:旋螺殿 中国营造学社 20世纪40年代 2023年 
砖、石与木被引量:1
《新建筑》2023年第4期1-1,共1页冯棣 冷婕 
除了根据地上实例缀连而成的中国木构建筑史外,还有一部“仿木”的建筑史。“仿木”建筑多为砖石砌筑,或以岩凿的方式建成。砖石仿木的缘由已有很多学者进行过研究,概由于中国传统丧葬文化中“死”对“生”的纪念性的恒常表达,以及宗教...
关键词:木构建筑 建筑史 墓葬空间 隐秘性 发掘整理 砖石建筑 纪念性 仿木 
汉代仿木构遗存的建筑信息识读与辨析
《新建筑》2023年第4期4-11,共8页冯棣 康纤星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67808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1XJAZH001)。
目前中国汉代建筑史的研究因缺乏木构实例,极大程度上倚重于参照木构建筑形象建造或制作的各类仿木构遗存,主要做法为从遗存中获取木构建筑形式、结构特征及细部构造做法信息等。仿木构并不等同于木构,因此,在将遗存中的仿木形象作为建...
关键词:仿木构 崖墓 明器 汉阙 转译 再现 
从大足北山245龛“观”木构在石窟寺净土题材中的“参演”
《新建筑》2023年第4期19-25,共7页王璠 冯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67808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1XJAZH001)。
目前我国唐代木构实例遗存不多,且只有单体而无群体,因而对有唐一代整体建筑史或地方史的研究需要借助同时期的石构建筑信息进行佐证。西南地区石窟寺经变龛中保留的建筑及组群信息成为佐证研究的关键史料。但关于其建筑元素来源、构图...
关键词:唐代建筑 石窟寺 经变图 大足北山245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