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玲

作品数:21被引量:1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夏目漱石反战物语文学阶级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文学理论前沿》《日本学研究》《当代外语研究》《东北亚外语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村上春树《墨西哥大旅行》中的印第安族裔共同体书写
《中国外语研究》2024年第1期51-58,123,共9页王硕 张小玲 
国家社科基金“日本近代反战文学研究(1894-1945)”(20BWW017)阶段性成果
《墨西哥大旅行》一文取材于村上春树的墨西哥之旅,与村上的诸多游记相比,此文的价值在于村上以“介入”的姿态,在对区域少数族裔共同体的考察中体现出对于个体与共同体关系的思考。村上立足于墨西哥殖民史的视角,对当地印第安族裔历经...
关键词:村上春树 《墨西哥大旅行》 印第安族裔 共同体 
村上春树文学中的父亲意象与历史认识——从《弃猫》一文谈起
《日本学研究》2022年第1期156-168,共13页张小玲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日本近代反战文学研究(1894-1945)”(项目批准号:20BWW01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在《弃猫》一文中,村上春树通过探寻父亲的参战经历直面日本近代侵略战争的真相,此点值得高度肯定。但此文同时也显示出“父亲”这一意象在村上春树文学中不仅仅是指涉“历史”的抽象概念,更是鲜活的个体存在。村上文学中的父亲意象和...
关键词:村上春树 《弃猫》 父亲 后记忆 
日本学界的反战文学研究轨迹及特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126-132,共7页张小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日本近代反战文学研究(1894—1945)”(20BWW017)。
1945年日本战败后,日本文学批评界在追究文学者战争责任的同时,也对日本近代的反战文学进行了肯定和梳理。70年代后,反战文学研究开始深入,进入个案化、问题化的阶段。迈入新世纪以来,反战文学研究深度及研究视角皆有明显发展。在反战...
关键词:日本 反战文学 研究史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中的地缘关系与身份认同
《中国外语研究》2021年第1期69-76,138,共9页张志宏 张小玲 
国家社科基金“日本近代反战文学研究(1894-1945)”(20BWW017)阶段性成果
身份认同和地缘关系是村上春树长篇小说《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中两个关键的主题,对于解读文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名古屋、东京、芬兰为例,以“共同体”中五位成员的人生经历为中心,具体分析了文本中身份认同与...
关键词: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身份认同 地缘关系 共同体 
阶级与性别视角下的夫妻群像——平林泰子《妻子展览会》解读
《中国外语研究》2019年第1期62-67,138-139,共8页卢曼珍 张小玲 
《妻子展览会》是日本无产阶级女作家平林泰子发表于1931年的短篇,讽刺性地刻画了当时日本社会中四对典型的夫妻群像。本文试从阶级与性别的视角,探讨文本的深层含义。群像之中,既有"沉睡"于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化的女性与权威化的男性,...
关键词:平林泰子 《妻子展览会》 阶级 性别 
黑岛传治反战文学思想与其“中国体验”被引量:2
《外国文学》2019年第3期115-122,共8页张小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东亚抗日叙事文献整理与研究”(15ZDB090)
黑岛传治以1929年末的中国之行为素材,创作了多篇涉及中国的反战作品。在中国之行之前,其反战文学思想已经形成以对底层民众的关怀为出发点、以无产阶级视角为特征的较成熟的体系。以中国之行为基础撰写的系列作品集中体现了黑岛反战文...
关键词:黑岛传治 反战文学 中国体验 阶级视角 
黑岛传治反战文学价值再认识被引量:2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76-85,共10页张小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东亚抗日叙事文献整理与研究"(15ZDB090)
黑岛传治虽然长期以来被评论界认为是日本近代无产阶级反战文学的代表人物,但其反战文学的价值并没有得到深入解读。其文本中,始终存在着基于阶级视角和个体人性视角的两条批判战争的思路。他基于自身经历自觉选择了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
关键词:黑岛传治 反战文学 阶级 个体 文学 
中国学界的日本反战文学研究被引量:3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130-136,共7页张小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东亚抗日叙事文献整理与研究"(15ZDB090)阶段性成果
中国研究界对于日本反战文学的关注自二十世纪初开始,经过世纪之交对日本反战文学是否存在的争论之后,在新世纪取得了实质性研究进展。在现阶段,研究者不应该只停留在价值判断的层面,探究日本反战文学复杂形态的内涵与原因才是研究的重...
关键词:日本反战文学 意识形态 民族-国家 东亚 
论《开往中国的慢船》中作为“符号”的中国与美国形象
《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6期117-119,共3页张小玲 
村上春树的《开往中国的慢船》如题目所标示的,'中国'这一符号是文中的重要因素,小说就是以回想'我'与3位中国人的交往为主要线索而展开。所以,多有研究者对这部作品的中国人形象加以评论。但笔者通过对这部作品前后3个版本的对比以及...
关键词:符号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 “他者” 村上春树 纽约 美国 美利坚合众国 北美洲 文化符号 
雷蒙德·钱德勒的侦探小说对村上春树都市物语的影响被引量:3
《外国文学研究》2017年第2期54-61,共8页张小玲 
村上春树在早期对雷蒙德·钱德勒侦探小说的评论中,鲜明地揭示了都市物语与国家意识形态的深刻联系,村上的初期作品也不乏对国家意识形态的批判。评论界一般认为,村上早期作品对社会问题采取了"疏离"态度,这一观点是不全面的。其次,村...
关键词:村上春树 都市物语 雷蒙德·钱德勒 侦探小说 影响研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