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

作品数:8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词家词风创作动力悲慨《无声戏》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飞天》《短篇小说(原创版)》《芒种》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内蒙古地区高职高专少数民族预科生教育管理研究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年第9期146-147,共2页李强 
内蒙古教育厅2014-2016年度一般社会项目<内蒙古地区高职高专少数民族预科生教育管理研究>研究成果;编号为NJSC14361
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预科教育是内蒙古地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对象,本文拟从内蒙古地区高职高专民族预科教育研究实践中,教师必须面对的教育问题和学生必须面对的教育问题两个层面对其进行详细地阐释和说明。在具...
关键词:内蒙古地区 高职高专 民族预科生 教育问题 具体分析 
民族地区预科教育研究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年第9期150-151,共2页何海涛 李强 
内蒙古教育厅2014-2016年度一般社会项目<内蒙古地区高职高专少数民族预科生教育管理研究>之阶段性成果;编号为NJSC14361
民族预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特殊层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目前民族预科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思想教育、能力培养、教育方法与教育研究等等方面提出了适应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要求,从而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优秀的建设人才。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预科教育 发展研究 
论李渔小说创作及理论的不足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第8期121-122,共2页李强 
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汉族,浙江金华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戏曲理论家和小说家。18岁补博士弟子员,在明朝末年考中秀才,入清后无意仕进,其后半生主要从事写作并指导戏剧演出。李渔被时人誉为才子,世称李十...
关键词:李渔小说 小说集 小说创作 谭楚玉 戏曲理论 《无声戏》 小说作品 《十二楼》 《连城璧》 
论太白诗的主体精神
《芒种》2012年第6期102-103,共2页李强 
一、功名意识李白的诗歌多次提到一些古代的英雄人物、杰出之士,如乐毅、张子房、范蠡等,这类人物在世人诗文中的显露与其追求功名的思想密不可分,以诗文扬名,"货与帝王家",把诗文作为一种仕进的工具和阶梯。"做帝王师"是每一个知识分...
关键词:主体精神 李白诗歌 创作动力 功名思想 知识分子 审美境界 存在方式 弗洛伊德 终极意义 意识 
论金朝末年“南渡”词风
《飞天》2011年第22期8-9,共2页李强 于东新 
内蒙古教育厅2009—2011年度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金代词学研究”(NJ09102)阶段性成果
泰和八年(1208)十一月,章宗崩。章宗无子,其叔卫绍王完颜永济嗣位。此时,金元在蒙古铁骑的步步紧逼之下,国势日颓。其实自章宗后期起,金帝国即呈颓势,正当章宗浑浑噩噩的享乐之时,塞北的蒙古部落日益强大起来。章宗泰和六年(1206),
关键词:南渡 词风 赵秉文 金朝 蒙古部落 李纯甫 士人 国势 金元词 悲慨 
论金源词坛的“南派”——渤海族王庭筠的词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第8期179-180,共2页李强 于东新 
内蒙古教育厅2009-2011年度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金代词学研究"之阶段性成果;编号为NJ09102
出身渤海望族的金代文人王庭筠才艺卓绝,然仕途偃蹇、终身困顿,颇类汉族文士。其词多是其多舛人生际遇的心灵体验,具体就是词中蕴含着丰富而多侧面的孤独苍凉之感。在词境上其以萧散寂寥为主,即词人在处理创作主体与情境的关系时往往采...
关键词:金代 渤海词家 王庭筠 金词“南派” 文化意义 
苏轼与集句诗
《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第3期31-32,共2页解秀玉 李强 
集句诗是兴盛于宋代的一种杂体诗,是全用前人诗句杂缀成诗,是盛行于当时文人士大夫之间的一种诗学游戏。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和中国传统诗句词领域中的一朵奇葩,有其自身的风格和特点,也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苏轼的集句诗很...
关键词:集句诗 苏轼诗 发展 特点 
《聊斋志异》简论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8年第11期108-109,共2页李强 
《聊斋志异》对于文言小说的发展有着"文起八代之衰"之功;蒲松龄以传统的传奇志怪的形式和手法,来表现他长期郁积于心底的"孤愤"之情,是对当时社会的抗争。
关键词:《聊斋志异》 发展线索 内容 特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