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作品数:15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聚斯金德德语教学语言翻译德语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校外教育(上旬)》《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模型下我国高校课堂沉默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
《西部素质教育》2024年第21期181-184,共4页李静 
2018年度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Hofstede文化维度视角下的湖北高校课堂沉默行为实证研究”成果(编号:2018GB031);2021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大学生学习行为分析的外语混合教学——‘SPOC+传统课堂’模式研究”成果(编号:21Y146);2022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智慧平台学习行为分析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研究”成果(编号:220601339231754);2023年校级教研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基于外语核心素养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编号:JY2023029);2021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智慧教学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外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成果(编号:202101065027)。
文章基于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概述及其相关研究,首先分析了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模型下我国高校课堂沉默现象,然后提出了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模型下我国高校课堂沉默现象应对策略,包括降低权力距离,提倡民主和平等的师生相处模式;提高...
关键词:课堂沉默现象 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模型 高校 
论欧洲民间文学中的民族文化记忆——以《格林童话》为例被引量:1
《中国教育学刊》2017年第S1期116-118,共3页王辰晖 李静 
《格林童话》内容上几乎涵盖整个民间文学母题,包括动物故事、人物故事、魔怪故事和笑话趣事,是民族文学不可多得的一个范本。从文化记忆视角来观察这部传奇的文学作品,会发现它实际上是一个保留了德意志民族文化特征的记忆文本,借助这...
关键词:民俗文化 文化价值 文化认同 格林童话 
聚斯金德小说“局外人”形象的深层原因探究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73-74,共2页李静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个人存在与社会存在--德国后现代主义作家聚斯金德作品主题研究"(13Q084)
在中国出版的聚斯金德的5部小说和戏剧中都有让人感叹的人物形象,每一个都是进入聚斯金德世界的一扇门。本研究着重分析其中展现种种与时尚格格不入并为主流社会所不屑一顾的作为"局外人"(Au覻enseiter)的形象,进而分析人物产生这种心...
关键词:局外人 心理 缺失 冲突 
“个人存在”和“社会存在”——聚斯金德作品主题研究
《文化学刊》2017年第1期80-82,共3页李静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个人存在与社会存在--德国后现代主义作家聚斯金德作品主题研究"(项目编号:13Q084)的研究成果
聚斯金德迄今为止在中国一共出版了五部作品,借助于作品中没有社会地位的小人物,表现了工业社会中人们普遍存在的困惑、悲观以及荒诞反常的内心世界。本文尝试运用自我意识主题下的哲学理论来探析文本背后的"存在"主题,分析个人与社会...
关键词:存在 主题 关系 痛苦 
透过聚斯金德看后现代工业社会中的个体与社群冲突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12期19-20,共2页李静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个人存在与社会存在--德国后现代主义作家聚斯金德作品主题研究"(项目编号:13Q084)
德国现代作家聚斯金德的作品中都有孤独的孤立于主流世界之外的小人物,通过他们揭示出后工业社会个体的"异化"现象。本文着眼于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冲突,结合弗洛姆等人的存在主义理论,来分析这种困境的产生来源与出路,并讨论了摆脱异...
关键词:工业社会 异化 个体 困境 
模因式德语写作教学模型探究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5年第11期163-165,共3页李静 
模因论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解释包括语言在内的文化传播规律,为德语教学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快捷的途径。本文以我国德语写作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以模因论为切入点,观察德语基础写作的教学模式,探索构建模因式德语写作教学模型的有效性和...
关键词:德语写作 模因论 教学模型 
浪漫主义之花——海德堡浪漫派的发展和特征被引量:1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27-29,共3页李静 
海德堡浪漫派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在产业革命完成和法国大革命的基础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一个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文学活动反映出消极避世和民族自我认同两种趋势。以当时的社会发展为背景,以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为线...
关键词:海德堡浪漫派 发展 特征 
论《坠落的人》中的人物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2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149-151,共3页李静 
《坠落的人》是美国后现代小说家德里罗创作于2007年的"9·11"定义之作,被《泰晤士报》称为献给"9·11"之后纽约和坠落者的一首圣歌。在这部作品中,德里罗细致地描写了恐怖袭击对普通大众所造成的强烈心理冲击以及他们如何进行自我调节...
关键词:《坠落的人》 人物特征 含义 
从语法角度看文言文的英译问题——以《兰亭集序》为例被引量:1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121-123,共3页李静 
文言文的翻译要想译得好,并不是易事。要保持原文的独特风格,包括时代风格、流派风格、语体风格、文体风格和民族特色等,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源文本的语法特点。通过林语堂的《兰亭集序》英译本从语法角度来探索文言文的翻译思路。
关键词:文言文 翻译 英文 语法 
解读希腊罗马神话与德语语言文化的关系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113-115,共3页李静 
德语中有很多文化现象源于希腊罗马神话。在德语学习中,这种带有文化色彩的背景知识是学习的难点。希腊罗马神话是西方文明的源泉,了解希腊罗马神话可以帮助德语学习者理解语言概念,把握文化内涵,提高学习兴趣。因此从源于希腊罗马神话...
关键词:希腊罗马神话 德语 语言 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