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

作品数:7被引量:6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甘肃联合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创伤体验现当代作家作家创作童年《废都》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甘肃高师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论世纪初中国动物小说的新突破被引量:1
《甘肃高师学报》2010年第1期1-5,共5页王源 
2009年甘肃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在生态批评视阈中重新审视中国现当代小说"(项目编号:0913-01)研究成果
21世纪初,中国的文坛集束式地推出了真正生态意义上的动物小说,这些小说都表达了一种新的生态伦理思想:不应单纯地将动物视为有异于人类的"他者",而应将其视为是与人类一样有生命、需要平等对待的大自然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作品建构一系...
关键词:生态批评 动物小说 环境保护 人性反思 
童年创伤体验与作家创作的深层关系被引量:4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171-174,共4页王源 
中国现当代的大多数作家,都过早地承担磨难和不幸,或拥有孤独悲凄、充满苦难的童年体验,或者是从小生长于单亲结构的家庭。由此造成的精神创伤,无意识中被压抑在内心深处,造成他们独异的个性心理气质,成为他们后来创作的重要心理背景,...
关键词:现当代作家 创伤体验 创作关系 
男权文化与女性形象——从《白鹿原》与《废都》中的女性形象说起被引量: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121-125,共5页王源 
陈忠实和贾平凹在《白鹿原》和《废都》中都塑造了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并试图通过这些形象反思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命运。但是,由于传统文化影响的根深蒂固,强大的男权集体无意识的渗透,他们往往很难走出男权文化的樊篱,在作品创作中下意...
关键词:女性形象 男权文化 价值判断 《白鹿原》 《废都》 小说 
草色遥看近却无——谈甘肃中长篇小说创作的地域性优势和不足
《社科纵横》2005年第2期174-175,共2页王源 
甘肃作家的创作近几年在全国反响很大。但是他们在显示出自己优势的同时,其局限也日益显现,突出地表现在小说的地域性方面。“地域性”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西部作家带来了得天独厚的创作优势,同时又局限了西部作家自身审美意识的突破和...
关键词:甘肃作家 地域性 优势 不足 
关于专科起点两年制本科现当代文学教学的思考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17-18,26,共3页王源 谢玉珊 
中国现当代文学经过一个世纪的沧桑演进 ,逐渐由弱到强 ,由隐到显 ,成为上世纪末有影响力的一门高等院校的重要基础课或主干课 ,但是这一门课程的教学 ,长期以来受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成为阐释社会发展史的手段。上世纪 80年代...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 本科 教学改革 
异中有同的“通俗化”追求——赵树理与张爱玲之比较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101-104,共4页王源 
20世纪40年代处于不同政治区域内的民间作家赵树理和张爱玲,为了不同地域中读者的期待视野,选取了中国民间文化形态作为自己创作的价值取向,然而由于他们出身和生活经历的差异,致使他们接受了不同的中国传统文学文本影响,导致其艺术表...
关键词:民间作家 通俗化 文学观念 赵树理 张爱玲 
抗战时期中国文学的雅俗互融——兼论张恨水、张爱玲、赵树理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41-44,共4页王源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 ,多年来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弱点 ,就是缺乏对通俗文学的重视。实际上 ,在抗战时期 ,处在不同政治地域内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家张恨水、张爱玲、赵树理的创作均已表现出雅俗互融的风格。但由于他们的出身、生活经历和文...
关键词:张恨水 张爱玲 赵树理 中国 现代文学 抗日战争时期 雅文学 俗文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