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宏

作品数:19被引量:4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迷失文学理论价值论文学艺术生产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学术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文艺研究》《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我看《粤海风》
《粤海风》2014年第1期76-78,共3页罗宏 
《粤海风〉作为专业文化批评杂志出现在文坛上,已有18个年头了。杂志走过了艰辛的办刊之路,而今成为成果丰硕的有独特影响的知名文化刊物,独步于文化刊物之林,受到国内学界的赞许。刊物的主编者以时代的眼光,历史的见识,民族文化的担当...
关键词:文化刊物 文化责任感 文化批评 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 唯物主义 历史 撰稿人 
对文学原理教材中之创作论阐释的思考——以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为例被引量:2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78-82,共5页罗宏 
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在有关创作论的阐释中,存在着学理逻辑不够统一,对马克思有关论述误读、一些创新性的说法不够确当等现象,值得商榷。
关键词:文学活动 创作论 艺术生产 创新 
国家话语的影视剧表达——论重大革命历史影视剧创作
《文艺争鸣》2011年第1期134-139,共6页罗宏 
一、从主旋律到重大革命历史影视剧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标志"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口号的历史终结。雀跃的文艺界奔走相告,却很少意识到在这个后来被称之"二为"方向的新口号中...
关键词:国家话语 影视剧创作 革命历史 为社会主义服务 《人民日报》 历史影视剧 为人民服务 全球化进程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与文学理论教材建设被引量:4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54-58,共5页罗宏 
我国文学理论教材在贯彻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时,应该注意文艺学转化问题,应该根据文学理论的学科特点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对接,应该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文艺学转化 文学理论 
对文学原理教学中之文学本质论阐释的思考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27-31,共5页罗宏 
童庆炳主编的《文学原理教程》以“文学活动”统摄文学本质论的阐释,并在本质论的阐释中历时性地考察文学形态的发生,以及在对文学下定义时引入“话语”、“蕴藉”等术语,并没有促进对文学本质认识的深化,反而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使一...
关键词:文学本质论 文学活动 文学发展论 话语 蕴藉 
神圣的解构——当代文化转型中的文学价值迷失问题被引量:2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59-62,共4页罗宏 
随着世俗化的社会进程,一些学者得出文学消亡的结论,其实,只不过是文学的神圣价值地位遭到了解构。这也说明,价值论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学考察方式。如果要坚持这种文学考察方式,就要警惕价值霸权,以社会公共价值意志作为考察标准。
关键词:神圣 文学价值 价值霸权 
文学本质追问与价值论观照被引量:1
《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161-165,共5页罗宏 
尽管文学本质的追问十分艰难,但是文学探讨不能回避对文学本质的追问。古今中外,人们对文学本质的探讨基本延续着价值论的考察方法,却由于忽略了人们价值诉求的动态性和多元性,一直未能建立公信的文学本质认知。因此,根据文学的时代变迁...
关键词:文学本质 价值论 公信力 追问 文学的本质 观照 考察方法 价值诉求 时代变迁 多元性 
当代中国文化转型中的主流文化意志被引量:7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41-46,共6页罗宏 
文章认为,当代中国的文化转型是针对本土现实而发生的事变,是中国本土文化历史发展的自身推进需要和结果。在中国,主流文化即意识形态,不仅是我们最基本的文化生态语境,也是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主要承担者和推动者,探讨当代中国文化转型...
关键词:文化转型 后现代主义 主流文化 意识形态 
创新与迷失:新时期文艺学建设的若干反思被引量:1
《文学评论》2005年第4期187-190,共4页罗宏 
关键词:文艺学建设 创新 新时期 反思 迷失 新的美学原则 1980年 批评方法 文艺观念 90年代 中国社会 大众文化 精英文化 价值层面 世俗化 朦胧诗 中国学 方法论 主体论 本体论 价值论 生产论 形式论 规律论 市场化 文学 工作者 
马克思究竟是怎样看待艺术生产的被引量:3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第4期119-122,共4页罗宏 
关键词:马克思 市场经济 艺术生产 社会意识形态 政治经济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