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佩瑗

作品数:8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更多>>
发文主题:粤方言高职大学语文文化学视角传承发展研究性教学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成人教育》《广东教育(教研版)》《岭南文史》《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后珠玑巷”文化刍议
《广东女性职业教育论坛》2009年第2期47-51,共5页郑佩瑗 
“珠玑后人”从良溪移居四邑,转散珠三角及世界各地,其过程也发生了文化的蜕变。生存环境改变了生存理念和文化形态。“后珠玑巷”文化是广府文化蜕变的记录,是我国海洋性商业文化的萌芽。
关键词:“后珠玑巷”文化 广府文化 海洋文化 
粤方言与诗歌欣赏
《作家》2008年第14期185-186,共2页郑佩瑗 
粤方言的语音系统与《广韵》的语音系统完整对应,保留了较北方方言多的单音节古词。我们借助粤方言来进行古诗词及民歌民谣欣赏,通过较接近原音韵的吟诵,引发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与作者产生共鸣,促进艺术境界的再创造。对在方言区,用方言...
关键词:汉语 粤方言 诗歌 欣赏 
对云浮白话“多层叠置”特征的思考
《广东教育(教研版)》2008年第5期37-39,共3页郑佩瑗 
云浮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是南江流域的核心区域。古为百越地,历史悠久。民风古朴,是汉族与瑶族、壮族、侗族等多个民族聚居的地方。由于经历了不同历史朝代族群的繁复迁徙、相互交往的影响,形成了多种语言并存于这一地区的现象。其...
关键词:汉语方言 云浮白话 特征 多层叠置 思考 
试析人文生态环境与粤方言的流变
《岭南文史》2007年第3期11-14,共4页郑佩瑗 
粤方言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保留古汉语元素最多的方言之一,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素有岭南文化的“活化石”之美誉。粤方言形成发展于多元、兼容、开放的珠江文化圈,其兴衰与丰富多彩的珠江文化,尤其是岭南民俗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粤方言 人文生态环境 流变 岭南文化 珠江文化 传承发展 民俗文化 古汉语 
从文化学视角看高职大学语文建构被引量:1
《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年第7期36-37,共2页郑佩瑗 
在学科界限趋向模糊,学科间关系不断趋向融合,并走向学科大联合的形势下,遵循学科界定及课程定位的基本规律,切合培养目标及学生实际,从文化学视角对高职大学语文进行定位,把课程体系建构成开放性的文化活动体系,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课...
关键词:文化学视角 高职大学语文 建构 
对广东山区教育发展瓶颈的思考——怀集县教育现状的调查
《南方农村》2006年第2期50-53,共4页郑佩瑗 
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广东省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山区教育明显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山区教育发展的瓶颈何在?本文试图通过对有代表性的山区县———怀集县教育现状的...
关键词:广东 山区教育 发展瓶颈 分析建议 
高校应用写作课研究性教学探索
《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第5期128-129,共2页郑佩瑗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 教学探索 《应用写作》 高校 文化素质 教学目的 
应用写作教材的独创性与实践性刍议——兼评《应用写作病文评析与修改》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6年第2期89-91,共3页郑佩瑗 
应用写作是一门以人文知识和精神关照为基础,以实践性、工具性、开放性为特征的课程,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体现这一特征。《应用写作病文评析与修改》正是体现这一特征的崭新教学内容体系,它在教材的独创性与实践性两个方面...
关键词:应用写作 教材 独创性 实践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