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召成

作品数:26被引量:461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人格权人格德国法权能自我决定权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政法论丛》《法学杂志》《信息网络安全》《法学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具体人格权的生成被引量:17
《法学》2016年第3期26-39,共14页刘召成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课题"人格权的权利基础与权利构造研究"(13SFB3029)的阶段性成果
具体人格权是一种绝对性权利,必须具备归属性、排他性和典型社会公开性三项属性,其具体构造应当采用高度明确、适度限定的构造标准。具体人格权的创设必须具有充分的正当性与法规范依据。具体人格权的生成路径包括以法规范与正当价值为...
关键词:具体人格权 构造标准 生成路径 紧密人格领域 自我决定 
民事权利的双重属性:人格权权利地位的法理证成被引量:10
《政治与法律》2016年第3期106-115,共10页刘召成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课题"人格权的权利基础与权利构造研究"(项目编号:13SFB3029)的阶段性成果
局限于民事权利是一种法律赋予的得享受特定利益的意思之力的传统认识,人格权被认定为消极性法益而非民事权利。虽然意思力是民事权利的核心属性,却非其唯一属性。随着社会连带和社群合作理念的兴起,民事权利被认为是客观价值的主观化表...
关键词:民事权利 意思力属性 客观价值属性 人格权 法理证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建议稿被引量:38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18-45,共28页杨立新 王竹 刘召成 袁雪石 曹艳春 张莉 朱巍 王丽莎 朱呈义 陶盈 李佳伦 吴烨 韩煦 王佩玺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编纂民法典”为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之一,立法机关已经决定重启民法典制定工作,首先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民法典是国家法律体系中地位...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总则 建议稿 草案 国家法律体系 立法机关 依法治国 民法典 
人格商业化利用权的教义学构造被引量:60
《清华法学》2014年第3期118-136,共19页刘召成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课题“人格权的权利基础与权利构造研究”(13SFB3029)的阶段性成果
人格商业化利用权的教义学体系主要包括人格商业化利用权的体系定位和制度构造两个方面。在人格商业化利用权的体系定位上,人格商业化利用权作为人对其人格方面予以积极商业化利用的权利。是人格权的一项重要权能。在人格商业利用权的...
关键词:人格商业化利用权 积极权能 债权性用益权 转移和继承 
安全保障义务的扩展适用与违法性判断标准的发展被引量:67
《法学》2014年第5期69-79,共11页刘召成 
我国现行立法和司法实践将安全保障义务的适用范围限定于公共场所和群众性活动侵权两种特定类型,这样的做法并不合适。安全保障义务是为了克服传统的以直接侵权为原型的侵权法理论体系在不作为侵权的责任构成上的不足而发展起来的,适用...
关键词:侵权法 安全保障义务 不作为侵权间接侵权违法性判断 
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合与分被引量:6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146-155,共10页刘召成 
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这两个概念从其产生、流变、形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来看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在权利能力的原初阶段,权利能力概念本身内含理性的因素,理性的具备是享有权利能力的前提,在这种构造中,现代意义上的行为能力的内容是被包含...
关键词:权利能力 行为能力 拟制 权利能力相对化 合与分 
死者人格保护的比较与选择:直接保护理论的确立被引量:7
《河北法学》2013年第10期87-94,共8页刘召成 
对死者的人格予以保护是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普遍做法,学说对于这种做法的教义学解释大多采用间接保护理论。这种理论存在内在矛盾和体系障碍,应当借鉴比较法上的做法采用直接保护理论。人的人格包括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人死之后,虽然丧失...
关键词:死者 直接保护理论 部分权利能力 人格权 
论死者人格的立法保护被引量:8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57-63,共7页刘召成 
教育部重点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自主项目<准人格研究>(12MSFJD820005)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的死者人格保护规则是通过司法解释确立起来的。死者的人格权得到确认和直接保护,同时死者近亲属因死者人格被侵害所遭受的精神痛苦也受到保护,这也是司法实践中的普遍做法。在比较法上,对于死者人格既存在直接保护的做法,也存在间...
关键词:死者人格权 直接保护 实践经验 比较法借鉴 
出生前侵害侵权法救济的根本障碍及体系克服——以德国司法实践与学说论争为借鉴被引量:3
《政治与法律》2013年第6期25-34,共10页刘召成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媒体侵权与媒体权利保护的司法界限研究"(项目编号:12BFX082)的阶段性成果
在我国,出生前侵害的救济是侵权法上的一个重要难题,其难点在于胎儿不具有权利能力。比较法上美国和德国对于该问题的解决,系从对出生后的人受到的损害予以救济的角度展开具体制度的构建。德国法系国家关于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的规定,使得...
关键词:出生前侵害 侵害前状态 准人格 部分具体权利能力 德国法 
人格权主观权利地位的确立与立法选择被引量:32
《法学》2013年第6期26-36,共11页刘召成 
受传统伦理哲学的限制,传统人格权并不具有积极性权能,因而其并非主观权利,内容仅限于人格方面的完整性保护。与此内容相适应,传统人格权在立法上通过侵权法予以调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格理念的转变,人格发展的价值占据了主导地...
关键词:人格权 侵权法 主观权利 积极性权能 立法选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