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平

作品数:24被引量:3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现象学词源学维特根斯坦意味不对等性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天津社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情感现象的本质及其构成环节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4期151-151,共1页张志平 
人在情感中绽放自身存在,并通过情感意识到自身存在是否具有完善性。从本质上讲,情感现象涉及意识自我与他者的存在利益关系,这种关系又体现为力量性、价值性和圆满性三个方面。从现象上看,作为关系的情感现象有感觉一理解关系、感受关...
关键词:三维性 情感意识 自我与他者 构成环节 不断生成 本质 
情感现象的本质及其构成环节被引量:1
《江海学刊》2024年第1期24-33,共10页张志平 
人在情感中绽放自身存在,并通过情感意识到自身存在是否具有完善性。在汉语中,无论是“情”还是“感”,其含义都既具有适用于万物的普遍性,也有仅适用于生命存在,特别是人之存在的特殊性。其中,“情”着眼于存在者的具体存在状态,“感...
关键词:情感 关系 构成环节 动力学 控制 
关于“人之尊严”的一种谱系学和现象学考察——兼论康德的尊严观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47-56,93,共11页张志平 施周祺 
本文从谱系学和现象学的角度对人的尊严进行了考察。从谱系学的角度看,皮科、帕斯卡尔把尊严视为人所固有的高于万物的禀赋,给人带来的“绝对”荣光;休谟从相对的关系性和个体的差异性出发,解构了人之尊严的绝对性;康德虽然从现象人的...
关键词:帕斯卡尔 休谟 康德 尊严 谱系学 现象学 
虚拟现象的本质及其哲学意蕴——兼论“元宇宙”与人类未来技术生活的走向被引量:10
《天津社会科学》2022年第2期4-14,共11页张志平 
虚拟现象是当代所特有的一种由技术创制的现象,又被称为“虚拟现实”或“虚拟实在”。从现象上看,虚拟现象和实际现象都属于现象世界,只是在比较意识中,人们才获得了有关虚拟现象的虚拟意识。作为一种“认之为”意识,虚拟意识乃是一种...
关键词:虚拟现象 元宇宙 构成方式 实在论 不对等性 
论情爱意识的前摄结构:一种现象学的考察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9年第4期100-115,142,共17页张志平 
情爱现象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现象。思想界对情爱现象的考察既有非现象学的考察又有现象学的考察。两者的区别在于:非现象学考察通常都是超越性的而非内在性的、实证经验性的而非本质直观性的、间接假设性的而非自身被给予性的。现象...
关键词:情爱意识 前摄结构 现象学 
“怀疑”的词源学与现象学分析
《天津社会科学》2019年第6期54-63,共10页张志平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哲学上,怀疑都是一种重要的意识活动。就西方哲学史而言,无论是在古代、近代还是现当代,怀疑对哲学的变化发展都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从词源学上看,"怀-疑"乃是一种"心-怀"之"疑",是意识自我因"不可穿透性"或"幽暗不明...
关键词:怀疑 现象学 词源学 超越性 
康德实践哲学中的“应该”问题及其类型学分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22-30,共9页张志平 
康德的实践哲学是一种"应该"哲学,即与人"必须做又不必然做"有关的哲学,而这样的哲学又是基于他对"人"本身的理解。康德不仅把存在者划分为不同类型,而且把作为存在者之一的人的性质也划分为不同层级;由此,对他来说,人就其自身而言就是...
关键词:康德  应该 类型学 
“人是什么”:一种语义学和现象学的分析被引量:2
《江海学刊》2015年第4期10-17,238,共8页张志平 
在某种程度上,对"人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探讨构成了哲学的核心使命,不同哲学家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构成了"人"这个同一性概念的差异化的不同侧面。可以从三个方面对此问题展开讨论:(1)苏格拉底对"认识你自己"的思考;(2)"人"这个词在汉语语境...
关键词: 语义学 现象学 历史意识 能在 应在 
论休谟哲学的现象学意味:以事实推理及其必然性分析为例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43-50,共8页张志平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建设计划上海师范大学"哲学"规划项目
本文首先分析了休谟哲学观的现象学意味,其次,以休谟对事实推理及其必然性的分析为例说明这种现象学意味在其哲学思想中的具体体现。最后指出,尽管休谟哲学具有现象学意味,但这并不意味着休谟哲学就是完全现象学化的,相反,它只是走在通...
关键词:休谟哲学 现象学意味 事实推理 必然性 
论《逻辑哲学论》的节奏性、简单性与隐喻性:一种修辞学的解释被引量:2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33-142,169,共10页张志平 
本文从修辞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修辞学形式,即它的节奏性、简单性和隐喻性,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维特根斯坦采用这种修辞学形式的意图以及这种修辞学形式与其思想的关系,即:通过为《逻辑哲学论》铸就独特的修...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 《逻辑哲学论》 修辞学解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